【紀檢人?手記】建房記

發布時間:2018-06-01 07:55:23   來源:普洱市紀委

彎彎曲曲的鄉村公路從川河河谷一直伸向無量山深處,路兩邊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成片的核桃林,我們單位幫扶的中倉村就在無量山山腰的半坡上,這里交通不便,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走在村子里,遇到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兒童,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謀生路去了,氣勢磅礴的無量山,在村民眼里卻顯得不那么“可愛”。

我的“大哥”胥正祥,今年52歲,就住在這個行政村的核桃小組,家里就他一個人,初識他是在2016年的初夏進村入戶調查摸底的時候,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穿著簡樸、言語不多,但熱情大方。

胥大哥家住村頭的山坡上,家里一橫一豎兩間瓦房,橫的正房是他居住和裝糧食的地方,豎的耳房是他做飯和裝一些零散的廢舊物品的地方,廢舊物品應該是他平時撿攢起來,賣后補貼家用的。兩間房屋的部分椽梁都不同程度的腐朽,單薄的天花板也掉落了大半……一幅破敗景象,還好院落內干凈整潔。

從第一次交談得知,胥大哥初中畢業,多年來一直一個人生活,家里只有一畝多山地,沒有水田,唯一的經濟林木就是幾顆才剛剛掛果的核桃,沒有養殖家畜家禽,他的主要經濟來源就靠幫其他村民做農活、打零工,一天的收入有四五十元,這樣的活計雖不是天天有,但加上他種莊稼的收入,能基本滿足他一個人吃穿和醫療等開銷,要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住房的安全問題就過不了關。

走訪回來后,胥大哥家那破舊的房子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里,要是遇到下雨,更讓人揪心,擔心漏雨、擔心瓦片和椽梁掉落、甚至坍塌,擔心胥大哥的安全,得想辦法盡快解決他住房安全的問題。

第二次走訪的時候,先到村委會咨詢后得知,胥大哥家還一時輪不到建蓋新房,看來得在建蓋新房前先把舊房翻修一下,以解燃眉之急。

從村委會出來,我馬不停蹄的去到胥大哥家,和他商量翻修房屋的事情,沒有想到他對我的想法并沒有那么熱情,反而顯得支支吾吾,在我的一再勸說下,他才道出了實情,主要的困難就是沒有錢買材料,而且在建蓋之前翻修,也是一種浪費,他并沒有把我想的種種危險放在心上。

我本打算掏錢找人幫他翻修的,但是幫扶的要求是不能簡單的給錢給物,得把困難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我想了想說,“胥大哥,我出點買磚瓦和其他材料的錢,椽梁你到自家的山上砍點,看看你自己能不能做,不能做的話再找個人幫你,你看怎么樣?”胥大哥說,“椽梁他家山上有,翻修這點活計他也能自己做,不用找人,再說找人,工錢、吃飯都得花錢,不劃算,而且叫你掏錢,我過意不去。”我說,“我叫你大哥,你就把我當作你的弟弟吧,弟弟幫助哥哥一把也是應該的。”就這樣,翻修房子的事情才敲定下來。接下來的幾周里,胥大哥砍椽梁,我買材料,一切進展順利。

再一次到胥大哥家的時候,兩間房子已經翻修完畢,雖然和新房子沒法比,但是該拾漏的拾漏、該加固的加固,渡過幾個雨季,安全是沒有問題了。這天,胥大哥也許是高興,也許是出于感激,一直挽留我在他家吃飯,但我還是婉言謝絕了,我可不想給他添負擔和麻煩,再說,我心里的高興勁可比吃一頓飯強多了。

今年,輪到了胥大哥家建蓋新房,按照鎮村的統一規劃和安排,并征得胥大哥的同意,他家的新房由村上找的施工隊為他家建蓋。5月9日,我到他家的時候,各種施工材料在他院子里備齊,馬上進入建蓋階段了。胥大哥也顯得特別的高興,給我介紹房子怎么蓋,大門留在哪里,房子建好后,他要發展些特色種植業,以便能增加收入……

胥大哥規劃和憧憬著未來紅火的日子,相信不用多久,他將住進新房,此處,胥大哥在產業發展、勞動力培訓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在黨的扶貧政策幫扶下,我相信胥大哥奔小康的夢不再遙遠。(劉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