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趁今天有空,我們去娜允鎮允山村核實一下前段時間巡察組巡察發現的易地搬遷項目造成損失的問題?”剛到辦公室我就和王主任計劃著今天的行程。
王主任放下手中的杯子說:“行,我和分管副書記匯報一下,你到辦公室取車鑰匙。”這七年來,一起加班熬夜押解審訊,默契自然不在話下。王主任轉隸之前是孟連縣檢察院司法警察大隊大隊長,我的老領導;轉隸后,我們又同在一個紀檢監察室,成了我的新領導。
我們駕著車朝娜允鎮允山村的方向駛去,車子駛出省道以后進入了鄉村盤山公路,用“山路十八彎”都不足以形容這條盤山公路,三米一個彎,五米一個轉,只見這公路曲曲彎彎地伸向遠方,好像一條細長的蛇在爬行,但始終只看得見蛇身卻看不到蛇頭,等轉過彎去,剛覺豁然開朗,沒走幾步視線就又被擋住了。
“喏,現在日子好過了,百姓都開著車到地里干農活了。”順著王主任指的方向看去,路邊停著一輛小轎車,幾個村民在地里熱火朝天的揮舞著鋤頭,這段時間下了幾仗雨,村民都忙著種玉米。“是啊,現在國家扶貧政策好,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這幾年國家對邊疆的扶貧力度之大,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村組修建了會議室、活動室、公廁,安上了太陽能燈,建蓋起了安居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過了半個小時,我們來到允山村,王主任跟村干部說明來意,得知書記、主任前腳剛走,去易地搬遷安置點查看安居房工程進度了。
穿過郁郁蔥蔥的樹林,來到一片坡地,一個古樸的村寨呈現在我們面前,村寨依山而建,一條水泥路從寨中穿過,將村寨一分為二,路兩旁原始的吊腳樓、磚木結構的平房錯落有致,從山上一直蔓延到山腳,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徐徐展開。武干指著路邊房子跟我們說,這寨子就是佧河一組的舊址。佧河一組是佤族聚居的村寨,寨子處于地質災害滑坡點,早年老百姓自己建蓋的房屋質量較差,居住的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在縣上領導也關心下,在娜允鎮政府的貫徹落下,于去年啟動了易地搬遷項目,新的搬遷安置點離這還有一兩公里。
佧河一組舊居
又往前趕了一段路,終于來到此行的目的地佧河一組新居安置點。剛下車,一個聲音從不遠處傳來,“王哥,你來了?”循聲望去,一個皮膚黝黑的三十七八歲的男子,笑呵呵的向王主任打著招呼,簡單介紹之后才知道來人便是村書記,與王主任是舊識。寒暄幾句之后,我們和書記、主任及在場的村民說明此行是來核實易地搬遷項目是否造成損失,是否存在因不作為亂作為造成損失的情況等。
村書記聽后向我們介紹起了新的搬遷安置點各種情況:“安置點總占地面積為58畝,新建安居房42間共2614平方米,新建會議室、公廁……”
建設中的佧河一組新居
通過實地察看核實、走訪村組干部及寨子群眾,我們了解到搬遷安置點建房宅基地是小組村民自行協商調換的,沒有產生征地費用。原種在需要騰出做搬遷安置地里的甘蔗,也作為種子賣給了其他小組村民,沒有造成損失;同時,也沒發現其他因實施易地搬遷項目造成損失的情況。
結束行程前,我們不失時機的向村組干部、佧河一組群眾宣傳國家的惠民政策、紀委的監督執紀職責、村組干部及群眾的監督權力和義務。我們告訴他們深入佧河一組開展監督執紀就是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全縣的脫貧攻堅推進到哪,孟連縣紀委、監委的監督就跟到哪。(孟連縣紀委、監委 刀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