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不忘初心 心隨身轉

發布時間:2018-07-05 07:58:44   來源:大理州紀委

今年1月,我從工作了三年多的縣檢察院正式轉隸到縣監察委,脫下“檢察藍”,轉移“新戰場”,我成為一名紀檢監察“新戰士”。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我在新戰線上奮戰已半年多,懷念與感激我的檢察歲月,但卻更加期待和憧憬我的紀檢新篇章。

檢察情一生難忘

轉隸前我是縣檢察院公訴科的一名辦案人員,三年的時間我辦理了近百件公訴案件。檢察院公訴科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我還記得人生中辦理的第一個公訴案件,是一起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姓名、模樣、案發地點、事故責任劃分、法院的判決以及辦案時的焦慮和不安,至今我依然記得清清楚楚。翻閱卷宗突然看到被害人血肉模糊的照片,我嚇得臉色慘白、幾乎扔掉卷宗、逃離現場,后面連續幾星期那種慘狀都會在我腦海中浮現。

還記得第一次出庭,是熱心的檢察官姐姐們給我制服、領帶、檢徽,湊齊的一套出庭裝備。庭前準備,一個簡單案件的訊問提綱我卻列出了十幾二十個問題,出庭用的文書多次檢查,起訴書的宣讀自己在宿舍里練了好幾遍,腦海中不斷在模擬如何與辯護人進行一場法律的博弈,出庭前的一天晚上甚至緊張到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還記得第一次進校園上法制課,小小的我站在操場中央,面對幾百名中學生的的注視和聆聽,我會緊張、會聲音顫抖,但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用觸目驚心、發人深省的案例分析幫助同學們知法學法懂法用法,這第一課不失一點法律威嚴。這些小片段都歷歷在目。

一朝檢察人,一生檢察情。離別公訴戰場,有不舍但不惆悵,有遺憾但不悲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揚帆遠航,勇敢向紀檢監察領域前行。

紀檢情油然而生

轉隸變的是角色和崗位,不變的是使命和擔當。在見證監察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有幸參與并和轉隸同事們在書寫著新的歷史,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總會油然而生。

初到新單位,我被安排到第一紀檢監察室,同樣是一名一線的辦案人員,面對錯綜復雜的黨紀政務案件,再加上自己對于紀檢監察業務的一知半解,我深感在新領域自己能力不足、本領恐慌,而第一次直接面對縣級機關黨員干部違紀案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起縣級某機關主要領導在任職期間接收下級部門贈送禮金的案件。面對厚厚的一疊信訪舉報材料,內容多時間久,我感到無從下手。作為曾經工作在刑檢辦案第一線的我來說,對事實和證據的把握還是信心滿滿的,但是在審理談話時,讓我尷尬不已。作為承辦人的我習慣性地將違紀人員作為“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談話幾乎陷入僵局,氣氛可謂相當尷尬,這時經驗豐富的主任慢慢地走過來,讓違紀人員先喝杯熱茶,并開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道:“李局長,你在我印象中你當局長多年了,現在當好一名好領導也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肯定的是你任職期間,付出過辛勞,為我們縣的人才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黨的十八大之后,從嚴治黨越抓越緊……”“我做的事情我承擔責任,能不能不要影響我現在的單位和我的同事嗎?”“只要你主動交代問題,深刻認識錯誤,我們會根據黨紀國法給你一個公平公正的處理。”突破了心理防線,接下來的審理談話就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從內心欽佩和感謝老同志的幫教。調查結束后,如何定性量紀,我翻開紀律處分條例和相關法規、案例,邊請教同事邊查閱邊研究,花了幾天的時間才慎重地提出自己的意見。

“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后”,第一次辦理的違紀案件給自己上了最好的一課。為了能盡快熟悉工作,我迅速對紀檢監察業務知識展開了“惡補”:學習紀律處分條例、黨內監督條例、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等各項黨內法規,仔細研究,每天瀏覽各級紀委、監察委網站上的相關信息,掌握工作動態……要從一名公訴人習慣的法言法語向紀檢監察人必須掌握的紀言紀語轉變,學習和實踐缺一不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作為一名轉隸人員,要實現從法律衛士到紀檢鐵軍的轉變、實現紀律和法律有機銜接,這不僅是對我自己的考驗,更是監察體制改革對我提出的要求。無論是持法律之利劍、執正義之天平,還是正風肅紀反腐,都是為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將一直堅守在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的路上……(彌渡縣紀委、監委  阮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