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束駐村扶貧工作回到單位上班近半月了,這段駐村經(jīng)歷必定會成為我人生中抹不去的記憶。
到村里工作是我主動報名的,更是我期盼已久的。時值脫貧攻堅的關(guān)鍵時期,每天看到、聽到、感受到的都是脫貧攻堅帶來的不一樣,激起了自己也能奔赴一線戰(zhàn)場,見證并參與這場偉大工作的愿望和決心。閉上眼睛,與群眾朝夕相處的日子如畫卷般地打開,“智慧來源于群眾”“要樹立群眾觀念”“沉下心、俯下身子虛心向群眾學習”……臨行駐村前單位領(lǐng)導叮囑得最多的話語隨著思緒在這幅畫卷中印染開來。
2014年單位到竹箐結(jié)對幫扶時認識了蘇文華,他是曼傘村竹箐村民小組長,也是這個村民小組里唯一的黨員。竹箐地處山區(qū),田少地薄,濕熱度降水等自然條件很差,用當?shù)厝罕姷脑捳f:“熱頭(太陽)曬,樣栽不得吃。”蘇文華夫妻2人2個勞動力,要養(yǎng)活一家7口,父親患重病,一雙兒女正在念書。我曾數(shù)次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能這么頑強嗎?此次駐村后,到村組與群眾接觸多了,得知他在自己家庭負擔如此沉重的情況下,還長期無條件地照顧著村組里的一戶同他非親非故、全家殘疾、生活自理都困難的低保戶以及一位“五保戶”老人。
明忠華家靠近村公所,他的淚眼和擔當讓我難忘。2017年,他家因妻子患乳腺癌返貧,治療不到一年的時間,醫(yī)療及各種開銷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及四處借來的10余萬元。為了妻子能持續(xù)治療,他明知烤煙種植周期短、管護精細、勞動強度非常大,家里除了他沒有多余的勞動力,還毅然栽種了烤煙10畝。我清楚地記得,4月14日那天,曼傘村干部和駐村工作組全體隊員下地幫助他家種植烤煙。大家都很賣力,按照農(nóng)科員的指導,小心翼翼地栽下每一棵小煙苗,有同志說我們種下的是“生命樹”、是明家和所有人的愿望……
在曼傘駐村的日子,我品讀著每一戶建檔立卡家庭背后不一樣的故事,這些家庭是全縣、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眾多貧困家庭的縮影。故事里記錄著貧困的猙獰,貧困帶來的哀痛,同時也書寫著在新時代、新思想、新氣象中各級黨委政府、黨員干部帶領(lǐng)群眾奮力開展生產(chǎn)自救,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個樣地改變貧困地區(qū)落后面貌的宏偉畫卷。讓我更為深刻地領(lǐng)會國家脫貧攻堅的意義,深刻地理解脫貧中關(guān)于“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精準施策、全面推進的安排部署,用心丈量到“兩不愁三保障”六個字的溫度和厚重。更加堅定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堅定了脫貧攻堅的信心,也悄悄地為自己當時的只有到一線、到農(nóng)村才能轟轟烈烈干脫貧、到農(nóng)村豐富自己工作實踐經(jīng)驗的“花哨”的想法感到“臉紅發(fā)熱”。人的溫飽生存、群眾的冷暖疾苦才是頭等大事,相比這個,任何都是微不足道的。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當我們每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貧與富,無法選擇好的或壞的,無法選擇遇見的、將至的事物時,我們唯一可以選擇就是應對的態(tài)度。曼傘村的群眾,在逆境中,他們從不退卻;災難前,他們選擇堅強,困境中,他們堅守善良,滿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心懷夢想,篤定前行,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學習的榜樣。(景谷縣紀委監(jiān)委 李雨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