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微微亮,中倉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鄧紅和另兩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便草草地吃了碗面條,出了村委會大門,步履匆匆向著玉池小組的方向出發了。
路上不時遇到老百姓,“鄧書記,今天要去哪個小組啦?我今天要去幫工了,你看我,不喝酒了,身體都好起來了。政府扶持的牛我好好養著的,剛剛喂好草才出來的。”有村民見到鄧紅就打開了話匣子,仿佛她似他的親人、朋友。
到了玉池小組,貧困戶李明勝剛好在自家剛剛建好的正房前做著零碎活,放下手中的鐵鏟,他向工作隊說起自家建房情況,“鄧書記,我家的房子快建好了,我們計劃著八月份要住進新房子的。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如果沒有你們的幫扶,我們還得擠住在破舊的老房子。”鄧紅接上話:“是黨的政策好啊,我們老百姓住得上安全穩固的房子,吃得飽,穿得暖,都是國家政策向著我們老百姓。“你家享受的是什么項目你說得出來嗎?”李明勝說:“是拆除重建,國家補助給我們的是……”
組織考察第一書記選派人員的時候,鄧紅心里是忐忑的。安定鎮共有16個行政村,中倉村是全鎮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重。而那個時候,家里的老人已經八十多歲,需要子女時刻在身邊照料;女兒剛上初中,言行開始叛逆,正是需要父母關心、陪伴的時候……思慮再三,她接受了組織安排,挑起了擔子。談及自己的選擇,她說,她是母親,是兒女,更是一名紀檢人,一名共產黨員。
懷揣著一定要干好扶貧工作的決心和責任心,2015年8月份,鄧紅收拾行囊踏上了扶貧路,走到了扶貧最前線。從縣紀檢監察機關黨總支書記到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她用最快的速度轉換好角色,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不了解村情貧情,她就跟著村干部一家一戶走訪。老百姓不了解政策,她就和村干部一起反復召開小組會議,一遍又一遍講解當前扶貧政策。扶貧項目下來了,她白天帶上隊員、村干部進組入戶一件件抓好落實,處理各種矛盾糾紛;晚上跟隊員和村干部一起總結白天的工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難,謀劃解決困難的辦法。憑著一股百折不撓的韌勁和一顆想把扶貧工作干好的責任心,她帶領工作隊員和村干部不斷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題,解決一起又一起矛盾。
今年6月,貧困戶李從英老人因突發腦溢血在家中暈倒,盡管健康扶貧對貧困戶就醫給予了最好的政策支持,但是經濟拮據的兒子們還是沒能及時將老人送入醫院。小組干部打電話給鄧紅,她了解情況后立刻聯系了鎮衛生院,幫助解決老人就醫的事情,后來又替老人聯系到縣醫院治療。因為她的幫助,老人幸運地走出了重癥監護室。老人住院期間,鄧紅不時前去探望,給予老人經濟上力所能及的幫助,又替老人向鎮政府爭取臨時救助緩解困難。
今年,是鄧紅任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的第四個年頭,也是她在安定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第六個年頭。六年,她把時間奉獻在扶貧工作上;六年,她把精力投放在貧困戶身上;六年,她把虧欠留給了家人。
在大家眼里,她做事嚴謹認真,對待生活積極樂觀,總是帶給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回歸家庭,她是慈母賢妻孝媳;在紀委監委,她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在扶貧路上,她是迎風而立的鏗鏘玫瑰。(景東縣紀委 劉仕斌 羅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