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盡力而為”出自《孟子·梁惠王》,意思是說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我們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臨近退休的吳永就是這樣一位“盡力而為”的老同志。“老吳工作非常認真、負責,每件事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替我分擔了很多工作,我輕松了不少。”案件審理室主任徐磊時常這樣說。
身邊的同事經常會調侃老吳,“都是要領退休工資的老同志了,有什么事多讓年輕同志分擔呀,不要一副生怕不得干的樣子。”“又在忙什么了,要退休的人了,喝茶看報才是你的主要任務,還瞎忙。”每當這時,老吳都會笑笑說道:“能做的還是要做,盡力而為嘛,不能什么事都讓年輕同志承擔,年輕同志工作任務更重的,能分擔一點是一點嘛。”“盡力而為”成了老吳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善于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一次公務員信息統計工作中,需要每位同志都填一份公務員信息采集表。我在發采集表時告訴老吳:“如果電子版填不過來的話可以手填,我有時間就幫你填一份電子版。”當時,老吳就說不用了,你事情也多,我慢慢地填。我先是一愣,心想如果換了其他的老同志,肯定要抱怨填不過來啊,可不可以幫我們填一下!可立馬就見老吳在電腦前,翹著兩個手指,一個手指一個字母的在打著字,認真的開始填了起來。看著眼前這個臨近退休的老同志這么善于學習運用新的辦公設備,盡管有些生疏、緩慢、吃力,我心中頓生敬意。
工作中,很多年輕同志在領導安排部署工作時,總是推諉扯皮,這個工作我不熟悉,這個材料我不會寫,這些程序我不懂。想方設法將工作推給所謂“會干”“能干”的同志,因工作任務急、重要,領導只能將工作安排給工作認真、負責、熟悉業務的同志負責。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所謂的“能者多勞”的怪現象,“能者”有了干不完的工作,不會干的同志永遠不會干、永遠躲在大樹下成長不起來。一時間不愿干、不會干、不愿學的風氣蔚然成風。
似乎老吳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更難能可貴,更值得很多年輕同志學習,需要好好的進行自我反省。
一絲不茍,整齊規范的卷宗
一次,因要上報紀檢監察干部違紀的相關材料,我需要向老吳復印卷宗中的部分材料。老吳打開檔案柜按照編號索引查找著檔案,當他打開檔案柜的一瞬間,一盒盒、一排排整齊的檔案盒映入我的眼簾,我順手打開了其他的幾組檔案柜,也是如此整齊規整。心想老吳真是個一絲不茍、心思細膩、工作認真負責的老同志。
很快,老吳就將我需要的卷宗遞到了我手上,我接過后打開卷宗仔細的看起來,不僅檔案盒上時間、年度、內容標識清晰明了,卷宗內容更是按照檔案歸檔的標準和案件審查審理的各項程序規范整理,看完一份卷宗就能對一起案件的情況一目了然,也是此次機緣我才得以見識到老吳整齊規范的卷宗檔案。
盡管案件卷宗整理歸檔是案件審理工作的最后一環,但過程絕不簡單。經過案件審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需要對材料不齊、不充分的部分查缺補漏,按照結案的時間,分年度、分類別進行編號,制定檔案相關臺賬,確保案卷的完整性、規范性、統一性。為了便于日后工作中查閱使用,每辦結一起案件,老吳就盡自己的最大努力,馬不停蹄的進行這項繁瑣枯燥的歸檔工作,絕不讓一份卷宗散亂,切實提高了案件卷宗歸檔的質量和效率。
盡力而為,爭做有所為的同志
臨近退休的老吳盡力而為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發揮著自己的余熱,將工作的熱情一直延續到退休的那一刻,這是一種多么令人可敬的精神。看看身邊許多“無病呻吟”的同志,是否感到羞愧難當。
紀檢監察工作是一份光榮而艱巨的工作,作為新時期的紀檢監察干部需要我們有所作為;需要我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每一項微不足道的工作;需要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業務知識學習,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需要我們磨礪業務之“劍”,用好紀律之尺;需要我們把穩行為之“舵”,打造廉潔之師,強化自我監督;需要我們強化執紀之“力”,鑄牢監督防線;需要我們踐行為民之“心”,鍛造紀檢鐵軍,為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賓川縣紀委、監委 崔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