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檢察院轉隸到縣紀委監委已有大半年,但我仍然覺得自己是一名紀檢戰線上的“新兵”,內心依然有對新崗位的憧憬,更有對崗位責任的敬畏。
不久前,作為談話記錄人,我參加了一次談話,談話對象是一名年輕在職黨員。
談話剛開始,氣氛就有點沉悶,我已經明顯感覺到談話對象的情緒有些不穩定,態度消極,且十分抵觸。
對此,主談人適時且明確地告訴他:“找你談話,是組織深思熟慮的決定,作為一名黨員,你有義務配合調查。”
“我們紀委找人談話,就一定是違紀或犯錯嗎?你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錯了。請你把心態放平了,我們的初衷是為了保護、關心、愛護干部。”
談話人面對這名年輕黨員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不但沒有急躁,反而把椅子拉到這位年輕黨員一旁與他并肩而坐,用冷靜、耐心的言語開導他,讓這位年輕的黨員情緒逐漸平靜下來。
隨后,談話自然就順風順水,圓滿完成。
當時的我,在現場切身感受到了這名談話對象情緒變化全過程。感受到了主談人耐心的溫度,穩重的把控力。
這次談話,讓我體會到了談話本身,是一次真正的“充電”,同時也感受到主談人傳遞出的紀檢人“能量”,工作能力和技巧。
作為一名轉隸干部,紀檢戰線上的“新兵”,我進一步明白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是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審查的出發點,也是最后的落腳點。
在工作中,我們不僅要有知責任、敢擔當、善作為的硬氣,還要有掃去蒙住黨員初心塵土的溫情,更要有嫉惡如仇,敢于“亮劍”的硬氣和霸氣。
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在新的崗位上,還會學到很多,很多……(勐海縣紀委監委 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