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將至,市紀委大樓里,我們依然在各自的崗位上督查檢查工作中奔忙著,絲毫感受不到節前放松的氣息,直到昨天晚上下班回家,婆婆問我今年的月餅要吃什么味的。
“我要薄荷味的,要薄荷多一點的!”
一問一答間我才想起周一就是中秋節了。
每年中秋節前一段時間,婆婆都要為我們精心準備各種原料,中秋節前帶回鄉下老家去烤月餅。婆婆做月餅沒有華麗的包裝,但是因為用心而香甜可口。
婆婆的月餅配料很多,面粉、菜油、芝麻、紅糖、玫瑰、薄荷葉、核桃仁、花生仁、紫蘇、椰蓉等等,要準備幾十種配料做餡,她知道其中薄荷味是最不能少的。
月餅年年吃,在我吃過的月餅中,最好吃的莫過于記憶中那年中秋夜與媽媽和故鄉的幾個村姑一起在田埂上吃的薄荷月餅。
薄荷月餅要在開春時候把最嫩的葉子摘下來洗干凈在春天的陽光下一次性曬干后搓成細粉,玫瑰糖要用剛剛盛開的玫瑰花瓣切細用紅糖壓成,核桃要鐵一點的紫皮核桃一點點剝出來的才更香。這些都是小時候媽媽告訴我的烤薄荷月餅的經驗。
小時候,每年中秋節前,媽媽常常會讓我和她一起忙活精心準備這些烤月餅的配料。
我的童年是在金沙江邊的一個河谷小鎮長大,中秋節正是金沙江畔稻花飄香的時節,也是農家最忙的時節,田里玉米熟了,遠遠望去,那鼓鼓囊囊的玉米棒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就像秦始皇的兵馬俑,稻谷也沉甸甸地彎著頭穗等待收割,胖乎乎的南瓜東一個西一個地蹲在田埂腳下,懶懶地曬太陽。
那時候,一年四季的生活似乎很漫長,特別是中秋節前的那段時間,在孩子們殷實的期盼里,中秋節終于來臨了,而媽媽卻總是有干不完的活。
媽媽年輕的時候為了支持鎮上中學教書的爸爸,照顧好爺爺奶奶和年幼的我們,她辭去了工作,用原本柔嫩的雙肩挑起一家老小的生活。那時候,媽媽每天從早到晚里里外外地奔忙于家務與農活,從家里到田里,一家老小還有養著的那幾頭豬、羊啊、牛都要靠她來照顧伺候,也是媽媽她這雙勤勞的雙手,把河谷里的那篇田野打理得整整齊齊,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即便是中秋節,她也沒有時間空下來多閑一天。
記得那是我還在鎮上的中學讀初中的時候,有一年中秋節,天氣特別好,早上起來,碧空萬里無云,院子里一陣陣紅糖與薄荷混合烤出的香氣撲鼻而來滿院飄香,那是媽媽一大早起來給我們打好了薄荷餅,我打開鍋蓋忍不住先吃了一個,感覺特別香但是還甜不夠,那時候我想讓媽媽再給我烤多加一點糖的,但是媽媽已經去田里忙活了。
晚上回來吃過晚飯,我和爸爸還要去學校上晚自習,媽媽告訴我們,今天天氣晴朗,難得晚上月色正好,早熟的稻子早已枯在田里了,她準備趁著今晚去割那幾畝梯田里的稻子。那時候,農村里的生產生活都是靠勞動力,我們家因為老人年邁孩子們又讀書,家里勞動力不足,秋收的時候常常會請一些人來幫忙。但是這這中秋節的晚上,人家都是合家團聚休息的時候,去請誰幫忙都不太適合,爸爸勸媽媽說晚上就不要去了,早點休息吧!但是媽媽執意不肯,她說一年當中忙的也就這么幾天,地里的莊稼成熟了,該收割的時節不收割萬一下一場雨,谷子就會在田里發芽。
那天晚上看著媽媽著急的樣子,我就暗暗地想,晚自習下課后我也要去幫忙媽媽,這樣早點割完谷子,媽媽就可以早點回家休息了。想著我就在書包里悄悄帶上了一把鐮刀。
晚自習一下課,我就在學校旁邊的小賣鋪里花一塊錢買了一把奶糖裝在上衣口袋里,借著月色往離學校不遠的自家谷田里走,平時膽小如鼠的我想著媽媽還在田里收割稻谷也就不覺得害怕了,當我快到田里的時候,突然遠遠地聽見媽媽在和其他人說話的聲音,仔細一聽,原來是姑媽和村子里的幾個姑娘們的聲音。走近了,只見七、八個人影在窄窄的梯田里彎著腰窸窸窣窣的割谷子,她們一邊割一邊有說有笑的,絲毫看不出勞累和害怕的樣子。
看到有那么多人在幫忙,我高興地與邊上的姑媽打了一下招呼,放下書包,掏出鐮刀,加入收割的隊伍。那是我第一次割谷子,我學著姑媽她們,時而蹲下、時而彎腰,把割下來的谷子整整齊齊地鋪在身后的收割過的空地上。
秋天的夜晚,習習涼風驅走了白天空氣里的悶熱,田野里稻花飄香,遠處蛙叫聲此起彼伏,呼吸中帶著成熟的谷穗的清香,絲絲縷縷沁人心脾,月色像一片銀色的綢緞鋪滿了大地,把我們收割好的稻子也染上了銀光。這些稻谷等明天太陽出來的時候曬干就可以脫粒歸倉了,我的心里也蕩漾著一種莫名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人多力量大,當月亮還在當空中,我們就收割完了五道梯田里一畝左右的稻子。準備收工了,大家聚在田埂上休息一會兒。
“你怎么自己一個人來了?爸爸呢?”媽媽嗔怪地摸了摸我的頭。
“爸爸每天晚上都要批作業到很晚,我在那白等他還不如過來幫忙你們就跑出來了。”我擔心媽媽會不高興。
“你吃這個,這是給你加了糖的更甜一點。回去早點睡,不要影響了明天的學習!”媽媽說著從田埂上的帆布口袋里掏出用紗布包好的月餅遞給我,然后把月餅分給姑娘們吃,我也把口袋里的那些奶糖分給大家吃,姑媽告訴我,她和村子里的幾個姑娘本來要去看露天廣場電影的,路上聽說媽媽要去割谷子就都來幫忙了。
那天晚上,我覺得我們坐在田埂上吃的那個月餅真是好吃極了!
后來,我考上了城里的學校,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家吃媽媽做的薄荷月餅了。有一年中秋節,我帶著男朋友現在的老公回老家,我們從城里買了很多月餅,想送去給村里的姑娘們,但是記憶中那幾位當年和我們一起月夜收稻的大姑娘們也都嫁了人家,聽說有的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我不知道她們是否會記得那個中秋節的月亮和收割完成后坐在田埂上吃的薄荷月餅。
到市紀委工作以來,我幾乎都沒有時間再回老家過中秋節,也沒有和媽媽一起去打過月餅,每年中秋節也很少有時間回去陪媽媽。常常是媽媽帶著她做的薄荷月餅來給我們吃。
“你的工作要緊,要好好認真對待,工作中可千萬不能出錯啊!”這是每次媽媽來看我時候千叮囑萬叮囑的話。
沒想到,這句話也成為了媽媽在電話里和我永別的話。
兩年前,在我們一起度過了中秋節后的一天,媽媽在老家突然地離我而去了,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我心里留下永遠的遺憾,媽媽為我操勞終生,而我卻不能最后陪伴在母親身邊。
成家后,婆婆與我們生活在一起,每個中秋節,婆婆都要為我們提前烤好了月餅,我知道這是她對于我的工作的理解支持還有那份出自內心里的那份關愛。品嘗月餅,那些月餅似乎還帶著家鄉的花香和露水的味道,聞著淡淡的薄荷清香,讓我又想起來母親和母親生前對于我工作的叮囑……(麗江市紀委監委 和松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