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紀檢人的真能耐!

發布時間:2018-09-29 07:49:14   來源:西雙版納州紀委

“咚咚、咚……”

剛上班不久,就聽見有人敲門。

我隨口說聲“請進!”

話音剛落,一個有點熟悉的身影邁進了我的辦公室。

“楊……”我起身站在辦公桌前。

未等我叫出他的名字,來人就快步上前,緊緊握住我的手說:“楊同志,謝謝你,真的太感謝你了!”

我一邊和他打著招呼,一邊欠身請他坐下,給他倒水沏茶。

楊某剛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從背袋中掏出一張紙遞給我。說他今天是專程過來感謝我的。

我打開那張紙一看,是縣監察委給楊某的處分決定書。看著這份規范的處分決定書,我有點懵……

“他是什么意思呢?”我自問到。

經過進一步交談,我終于知道了他的來意。

楊某是布朗山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名職工。因“牽線搭橋”介紹土地給他人承包后,違規收受承包人的財物,被縣監委給予降低崗位等級,并依法收繳非法所得的處分。

楊某的案子,由我們紀檢監察監督審查3室負責立案調查。調查終結移送審理后,因忙于其他工作,我也就沒有再跟蹤過問。

面對楊某,我對他說:“我們紀委不像外面所說的只是‘處理人’,其實我們很大程度上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對于每一個犯錯的人,都會依據法規嚴格、嚴肅辦理。我們只是做了該做的工作,你不用感謝我,你應該感謝組織,是組織在保護你、挽救你,也是組織給你機會,你今后一定要好好干工作,再也不能‘糊涂’了。”

“是的,是的,我知道是組織及時挽救了我,使我幡然醒悟,懸崖勒馬,重歸正途,我不但感謝組織,感謝縣紀委監委,也要感謝你,因為是你前期的幾個“暖心”舉動感動了我,給了我勇氣,讓我完全放下包袱,如實陳述了自己的問題,得到了組織的輕處理,真的謝謝了!”楊某動情地對我說。

“哦,是我的什么舉動感動了你呢?”我有些狐疑,半開玩笑地問楊某。

“你是否還記得,你們第一次找我談話時的情景?”楊某反問我。

我更是一頭霧水,不好意思地告訴楊某,不太記得那么清楚了。

“你不記得,我可記得清清楚楚,你們第一次找我談話是在布朗山鄉紀委書記辦公室,是你和另外一個男同志找我談的。說句心里話,以前我對紀委監委了解不夠,甚至還有偏見,以為紀委監委一天到晚只會沒事找事,總是找別人的麻煩,聞到點“味道”、看到點“蛛絲馬跡”,就“一追到底”,往死里查、往死里整,搞得人心惶惶,我們一見到紀委監委的人來,就會躲得遠遠的。

所以,當你們找我談話的時候,我對你們是既害怕又不信任。為此,我也就不敢如實坦白我的問題。是你的一個舉動感動了我,你先是加茶水給我,讓我喝口茶,把心情放松一下,然后你挪過凳子坐到我身邊,像朋友喝茶一樣挨著我。這樣你才開始和我交談,拉家常、講政策、說典型案例。不像我記憶定式中談話的模式,一開口就把人當做敵人樣對待,粗聲粗氣、指桑罵槐、拍桌子,甚至摔文具、茶杯,好像每個被談話對象都是“犯人”似的。你的談話方式我從心底里接受,進而產生了信任,心理放下了“包袱”,愿意敞開心扉,如實交代自己存在的問題。我最記得當時你跟說的一句話,你告訴我你現在能相信的只有組織、能依靠的只有組織,能挽救我的也只有組織。同時,你和我拉家常,問我家里的情況,當你知道我妻子已懷孕幾個月,情緒不能有大波動的情況后,你還特別囑咐我,先不要把調查的事情告訴我妻子,生怕我妻子為我的事情擔憂動氣。你的這些“暖心”舉動,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心想,如果我還不如實交代自己的問題,我還是人嗎?隨后,我將自己的問題全部坦白了,整個人也輕松了。”楊某有些動情地向我描述我們第一次找他談話的情景。

“還有就是你們調查結束回去后,你們可能是考慮我需要退贓的錢不少,擔心我一時半會籌不出來,所以你主動打電話給我,說如果錢不夠你可以先借給我,讓我別因為籌錢再辦傻事。說真的,當我聽到你這些話的時候,我的鼻子一酸,心“嗖”的緊了一下,有想哭的感覺。以前我一直以為你們紀檢干部都是“鐵疙瘩”,不通人情。辦案時說好話、講政策都是在引誘我們坦白。辦完案子,也就和我們成了陌路人。但當你告訴我愿意先借錢給我退贓后,我的心里定式發生發反轉,對紀檢干部有了新的認識和良好的印象。真的很感謝你,要不我也許就回不了頭了。”

我確實對楊某說過,如果退贓錢不夠我可以先借給他,讓他積極退贓爭取主動,爭取組織對他從輕處理,但楊某最終沒來向我借錢,而是積極籌措主動退贓。

一個被組織處分過的人和我說出這番話,我心里感受頗多。以前聽到的大部分感謝話都是一些如:謝謝組織及時提醒了,謝謝你們及時挽救了我,感謝組織給予我輕處分之類的客套話。

但像楊某這樣因為辦案人員的一些舉動感化了他,使他放下包袱如實坦白問題,不僅不記恨辦案人員,還親自上門表示感謝的事,我也是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以來第一次碰到。

“讓一個被你查處的人反過來感激你,這才是我們紀檢人的真能耐!”這是我曾經的一位老領導對我說的一句話。

回憶這起案子,楊某從當初的不配合、不交代,甚至是抵觸,到今天的理解、支持、贊譽、感謝,除了組織的對他的挽救和自身思想認識的提升之外,就如他本人說的那樣,是辦案人員的“暖心”舉動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他對紀委監委工作的認知,在他心里重新樹起了紀檢監察干部良好的形象。

我認為,“治病救人”是我們紀檢監察機關工作的初衷和最終目的。從嚴管理、嚴格監督既是對干部的嚴格要求,也是對干部最大的關心和愛護。工作中,我們應當充分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動輒則咎。被談話對象在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之前還是我們的同志,對他們開展談話工作,我們既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保障他們的權力,又要談出線索、談出結果,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創新和改進談話方式方法,多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與被談話人交心談心,多用人文關懷的舉動觸動、感化被談話人,讓他們放棄抵觸,敞開心扉承認自己的問題,徹底交代、知錯就改。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和效果。(勐海縣紀委監委  楊哲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