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
為確保如期實現云南省昆明市貧困縣(區)在省內率先脫貧摘帽的目標,昆明市委市政府吹響了向全市深度貧困村、已脫貧出列的村選派駐村隊員的扶貧攻堅號角。今年3月,昆明市盤龍區委區政府選派了一批具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干部奔赴深度貧困地區——昆明市東北部地區湯丹鎮。
當組織找我談話時,作為單位最年輕的我被組織信任并委以重任感到非常榮幸,也對能夠投入到扶貧攻堅這場硬戰而感到激動,于是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父母都是共產黨員,知曉我的決定后也非常支持,但事先也對我打了預防針,“你知道高山林立的東川貧困村條件有多艱苦嗎?你從沒下過村,身體又單薄,要做好堅強的心理準備。”
“年輕人就應該多磨礪和鍛煉,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機會。”收拾好行囊,我踏上了扶貧之路。
盤龍十七飛騎,奔騰如虎烽煙舉。盤龍區17位下派東川區湯丹鎮的駐村隊員,都是各單位的精兵強將。兩人一組分散駐扎各個村落,大家在第一時間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扶貧工作中。
我和區委組織部的一位同志一組,分到了彎腰樹村。村莊坐落于懸崖絕壁陡峰間、陰雨天隱逸在云霧中,海拔高,氣候環境惡劣,地勢陡峭自然條件很差,這里的群眾們生活十分艱苦。我們是全體下派駐村隊員中最年輕的兩位,從未體會過農村生活的我們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只有努力學習,奮力拼搏,才能彌補自身經驗不足的短板,應對艱苦的駐村扶貧任務。
我們把入戶了解農戶情況作為主要突破口,每天入戶了解貧苦原因,足膝與農戶們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扶貧政策。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吃飯,時間都在入戶了解訪貧問苦、解決脫貧解困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調查,從一開始由村小組長帶領入戶,到自己隨時可以找到農戶家中像朋友一樣的交心談心,慢慢累積了工作方法,對駐村工作經驗的總結和村情民情的了解,自己對黨的扶貧攻堅方略有了更深的認識。農戶們也敞開了心扉,把我們當做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說出了很多他們對黨的感激、感恩和脫貧解困的心里話,同時,對一些評定標準不滿意的想法也對我敞開了心扉。
通過一段時間了解情況后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之前對政策的宣傳不到位,使得很多群眾對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和誤解。同時,公開、公示不到位,導致很多群眾不清楚相關情況,認為“村三委”干部優親厚友,引發了群眾的懷疑和不滿。
“我是咱們村的駐村工作隊員,同時也是一名紀檢監察干部。我將要在村上工作兩年,吃住在村,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咱們一起同心協力,共克難關,按上級要求完成脫貧摘帽任務,讓鄉親們同步進入小康。”
我向“村三委”干部和包村領導匯報了工作中了解到的一些具體情況,提出了落實政策的同時也要兼顧公平公正,特別要將單獨老人戶、殘疾大病等弱勢群體重點考慮的建議。同時,我配合村監委會主任對村組干部和全體駐村隊員進行了提醒談話,督促他們,也包括自己在內,在工作中,要耐心、充分將政策宣傳到位,對每一戶人員都說明評定相關人員名單的條件和標準,并加大公示公開力度,公示包括低保人員、公益性崗位人員、大病救助補助人員等一些列評定結果到組,宣傳到戶到人。
公平、公正、公開是開展農村工作的核心,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公開,駐村工作將會舉步維艱。沒有公信力權威的村級干部、駐村隊員,會受到農戶們的質疑和不信任,也無法獲得農戶的配合和支持。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農戶們的不滿情緒慢慢得到了緩解,我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信任,這是最讓我感到受鼓舞的地方,因為心中一直銘記著不能辜負組織的重托。當然,我也時刻提醒自己,扶貧之路才剛剛開始。我是一名紀檢人,一定要做出表率,勇于擔當,在做好扶貧工作努力讓農戶們擺脫貧困的同時,不忘自己的紀檢人身份,鐵面同一切不公平、不公正的黑暗面作斗爭,幫助到真正的困難弱勢群體。
雖處絕壁,亦是高峰。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方能對得起這一方百姓和綠水青山。(盤龍區紀委 董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