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這個“招呼”不能打

發布時間:2018-10-25 07:48:09   來源:德宏州紀委

“陶副組長,請你幫指導指導,這項工作我們這樣做行不行?”

一天下午,我按例去參加監督聯系部門(縣紅十字會)召開的“三重一大”會議,提前十多分鐘到場,可會議現場參會人員已到了大半。

正在忙碌著的辦公室宋主任一看到我就立即拿了一疊資料走到我面前:“陶副組長,這是今天的一項主要議程。我們的項目資金只有10個人的,可提出申請的就有27個人,我們思考著補充幾個硬性條件來進行篩選,今天想提請二級以上領導班子會議研究表決一下,請你也幫把把關。”

我接過資料認真地看了看。第二項議程是研究討論貧困大學生助學申請問題,項目要求屬隴川籍貧困戶、沒有被重復救助的應屆畢業生可以提出救助申請,得到一次性3000元的就學資助;但申請的學生多,資助的名額有限,不符合條件的甚至符合條件的都會有一部分被篩除,負責項目的幾個同志提出了錄取院校達到二本以上、非預科生的補充條件。

當我翻看申請人名冊時,其中一人的名字非常熟悉。我想是不是名字相同而已。我再仔細看附著申請人家庭基本情況和學生詳細信息,才確認這個申請學生就是農村老家一個表妹的兒子。

我回想起,幾天前表妹還到我辦公室來找過我,她告訴我她兒子今年高三畢業已經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了,但家里經濟困難,學費難以湊齊,讓我幫忙想想辦法,能不能跟有關部門或領導去“要”一點錢。記得當時我給她的回答是,讓她自己到縣教育部門去咨詢,符合政策規定就能享受到補助。

如果此時,我跟宋主任重點提一下我侄兒的名字,伺機打個“招呼”、提醒一下,他們肯定會給面子的。表妹家的困難我是清楚的,能夠拿到這份資助就算是幫了一個大忙;再說,目前來看,侄兒是符合救助要求的,其他的篩選條件也還沒有最終敲定……但是,瞬間,我就打斷了自己的這個想法。

這個“招呼”不能打!我來參加監督聯系單位的會議就是來監督的,參與不干預,更何況是違反了紀律規定的干預,如果打“招呼”提醒的話,豈不是忘了自己的職責和身份,利用職務便利、優親厚友了嗎?這個“招呼”堅決不能打!

會議正常有序地進行著,領導班子成員一個接著一個地討論著……

“陶副組長,請你幫把把關,這樣做行不行?”宋主任再一次問道。這時候,他們討論和篩選的資助對象名單已經出來了。對象名單里沒有侄兒的名字,但這并不是我沒有打“招呼”的原因,而是因為他雖然錄取院校是二本以上,但他是預科生,不符合資助補充條件的相關規定。

“好的,行行!就按會議規定的程序來辦,符合條件的也要從最困難的、最需要資助的篩選著來,直到名額滿為止。”同時,我又提出,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對會議確定的資助對象逐一進行情況核實,發現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堅決不能違規納入,保證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資助的貧困生身上。

會議結束后,我與幾位領導握手告別,輕輕松松地走在返回的路上。或許家人會認為我有點“不近人情”,連這樣的“小忙”都不愿意幫,但我問心無愧,因為神圣的職責容不得半點褻瀆,紀律和規矩必須堅定不移地放在首位。人情固然重要,但更不能辜負的是肩上扛的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是作風紀律的監督者、維護者、執行者,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紀律就是不可觸碰的底線,堅持原則、以身作則、從我做起!(隴川縣紀委監委  陶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