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3個電話拉回一場“違規宴”

發布時間:2018-10-27 07:47:54   來源:文山州紀委

“叮鈴鈴、叮鈴鈴……”清脆的電話鈴聲劃破了周日清晨的寧靜,把我從睡夢中拉回到現實。拿起手機一看,是原單位退休公職人員老米打來的。

“有什么好事?老米。”

“小王,月底我家小米結婚,你一定要按時參加喲。”老米難掩心中喜悅,心情大好。

“恭喜恭喜了,我到時一定參加。”

掛了電話,睡意全無,心里總是覺得有事擱置不下,捋來捋去,還是認為老米姑娘出嫁的事情有些玄乎。老米退休三、四年了,有些“規矩”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

“姑娘結婚的事情你向原單位報備了嗎?你準備辦多少桌?”帶著疑問,我又回撥了老米的電話。

“我一個退休老頭一輩子才辦這一件事還需要報備呀?不多不多,兩家加起來也就五六十桌。”老米不以為然。

“老米,你雖然人退休了,但國家公職人員這個身份沒有退休吧,可不能在這件事情上犯錯誤。”我提醒老米。

“我看有的在職工作人員七八十桌、百把桌的大操大辦也沒人管嘛,怎么一到我這個退休人員這里,就冒出這么多條條框框來。”老米情緒很大,可能覺得我是在多管閑事、小題大做。

“老米,誰說大操大辦沒人管了,組織在對待退休公職人員和在職公職人員上是一視同仁的。你必須按照組織程序辦理,先到原單位報備,批準后再操辦,切記切記。”我反復給他打“預防針”,擔心他把喜事辦砸了,“攤上事”。

為了進一步說服老米,我又把省州有關國家公職人員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方面應該遵守和注意的條款、章節、標準、要求以截圖的形式傳遞給他。并把今年4月份以來云南省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通報發給他看,徹底澆滅他有可能鋌而走險的僥幸心理。

我知道,老米結婚結得晚,四十多歲才膝下一女,寵得跟公主似的。現在女兒要遠嫁他鄉了,在依依不舍中想為女兒的出嫁風風光光操辦一場。結果沒想到半道上殺出個“規定”來,給他狠狠地潑了一盆涼水。

老米家的喜事,讓我突然想起了今年4月份被我“攪黃”的另一樁喜事。那是云南省《關于規范農村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通知》剛出臺的時候,農村老張準備為孫子辦滿月酒,在一個大酒店預訂了50桌,當知道此事后,我第一時間電告老張,這個酒席辦不得,還把《通知》復印了一份,專程送到他家,一字一句念給他聽,直到他點頭說不辦了,才鳴鼓收兵。為了“雙保險”,我還專程跑到他所在的社區,讓社區干部充分發揮好跟蹤問效、監督管理作用。就這事,老張還和我記了一個多月的“仇”。后來,通過給他講政策、舉事例、算大賬,他才想通了,并幫著勸退了好幾家準備操辦喜事的家庭。

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應該當機立斷,不然“生米煮成了熟飯”就悔之晚矣。我又撥通了老米的電話,結果一上午都沒有人接聽。我又通過多種渠道,找到了他妻子和女兒的電話號碼,與她們講明了道理,想讓母女倆親情出馬,打開老米的“心門”。

針對管黨治黨中的突出問題和新型違紀行為,8月26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著力提高紀律建設的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再次釋放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強烈信號。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紀檢監察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對于違紀黨員干部我們既要用“雷霆手段”震懾懲處,真正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也要用“菩薩心腸”感化教育,使鐵的紀律真正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

倡行文明健康的禮尚文化,對婚喪嫁娶等事宜新事新辦、簡事簡辦,堅決與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作斗爭,也是加強紀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老張和老米的事,也隨時提醒我,在嚴格程序中體現人文關懷、體現溫情提醒、體現靈魂救贖,做一名有溫度的紀檢人。

兩天過后,我再一次撥通了老米的電話,他接了,從說話的語氣中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他告訴我,現在男方女方兩家縮減下來只有30多桌,而且雙方都向原單位遞交了結婚申請報備單。

“小王,謝謝你及時把我從錯誤想法的邊緣拉了回來。你放心,我一定按規矩辦事,把這婚事給辦得妥妥的。”老米打趣道,看來他真是想通了。

“老米,到時你姑娘的婚宴上見。”我心里懸著的那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文山市駐文廣體旅局紀檢組  王銘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