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致敬扶貧干部

發布時間:2018-11-28 07:50:25   來源:昆明市紀委

11月19日,一場交通事故讓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紀委監委派駐天星鎮打瓦村扶貧女干部王秋婷的生命定格在了26歲。從媒體和朋友圈看到這個消息時,我真希望這是條假新聞。透過王秋婷的駐村工作手記,我不禁想到了身邊王秋婷式的扶貧干部:他們以村為家,視群眾為親人;他們顧了“大家”忽略了“小家”,視群眾利益高于個人得失;他們在最艱苦的農村,用一顆紅心書寫共產黨人的忠誠。

被嘲笑的“段大姐”

三年前,到齡改非的石林縣法院原紀檢組組長段惠仙主動請纓,到西街口鎮芭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她的同齡人“朝九晚五”地站著最后一班崗時,她卻深一腳、淺一腳,飽一頓、餓一頓地在村里摸情況,到城里跑項目。不少同學、朋友私底下笑她:“吃菌鬧著了”(方言,意為中毒,腦子不清醒),她卻給自己立下“群眾不脫貧就不退休”的“軍令狀”。

在芭茅村,段惠仙有忙不完的事。小到村委會食堂的一塊蒸飯的帕子,大到村莊的水、電、路,農產品規?;?、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她都要操心。駐村三年來,她爭取到各級各類資金760多萬元,為32戶貧困戶建房、修房,硬化村內外道路8公里,新建公廁4座、衛生室1所,安裝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完善大蒜、人參果兩個交易市場配套設施……當貧困戶拉著段惠仙的手告訴她,今年地里的人參果賣了2萬多元,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錢時,段惠仙樂得笑開了花,仿佛自己家里增收一般。

向群眾討瓜的“王組長”

當縣公安局黨委把圭山鎮大圭山村老李家的扶貧擔子壓給縣紀委駐公安局紀檢組時,王組長告訴自己,只有把扶貧工作做好了,才更有底氣監督別人。到“窮親戚”家走訪時,王組長才知道老李患有滑膜炎,關節水腫不能下地干活;大女兒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要上萬元;家里家徒四壁,連床都是磚頭支起來的……可就在這種情況下,王組長看到老李媳婦砍瓜喂豬,卻跟老李家要起了南瓜,說要帶回去嘗嘗。老李也慷慨,說家里收了好幾噸南瓜,要多少都行,給裝了一大車。

第二天,老李家的南瓜出現在了縣公安局職工食堂的餐桌上,很受大家歡迎,王組長賣瓜初戰告捷。原來,王組長看到老李家的南瓜生長在高山上,施農家肥自然成熟,聯想到城市餐桌對綠色環保食品的需求,發現只要打開賣瓜路,老李脫貧就有希望。從此,王組長一發不可收拾,更賣力地為老李推銷南瓜。通過賣瓜,幫老李家增收18000余元。然而,王組長并不滿足于此,他還根據市場情況,幫助老李改良品種,種植適銷對路的農產品。

烏鴉反哺的“李書記”

今年年初,長湖鎮舍色村貧困戶孔某某的兒子在玩耍中不幸跌落井中,溺水而亡。駐村第一書記小李得知后,不顧深冬的嚴寒,連夜奔赴貧困戶家中看望,徹夜相伴,陪同孔某某度過人生的黑暗期。

出生貧寒的小李對貧困有著切膚的感受。駐村后,他以村為家,運用自己的所學為鄉親們謀發展。貧困戶要辦低保、交材料,他沒讓群眾跑一趟;貧困戶要發展產業缺資金,他個人為群眾擔保貸款;貧困戶孩子考上大學,他幫忙籌措學費和生活費……雖然只是而立之年,但已是一名老黨員。他說,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這么幸運,有機會把職業生涯的第一站獻給扶貧事業。在他的示范帶動下,貧困戶增添了發展的信心和內生動力,部分貧困戶還萌生了想入黨的想法,希望做一個像“李書記”那樣的黨員。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這些忘我的身影遍布于最艱苦的地方,他們用辛勞和汗水在山林間、溝澗旁帶領群眾擺脫貧困的陰霾,開啟幸福生活的新征程。致敬,扶貧干部?。ㄊ挚h紀委監委  黃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