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捏了把“冷汗”的常(監)委會

發布時間:2018-11-30 07:54:27   來源:普洱市紀委

“會議開得很成功,紀檢監察干部就該有這樣的‘底氣’和‘硬氣’!”區紀委書記老石的臉上仿佛畫上了笑臉,看得出他對這次會議十分滿意。

我是第一次列席紀委常委、監委委員立案專題會,而1個小時前的討論讓我絲毫沒有清晨開會的“小迷糊”,著著實實捏了把“冷汗”。

“根據初核情況,本案涉嫌違紀和職務違法,且有諸多疑點待查,擬建議黨紀立案查、監察立案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紀檢監察一室劉主任向常委會匯報了問題線索初核情況后,提出了立案審查的建議。

“此案涉及3個方面的事實,尚有5個地方不夠明晰,可以確定的是,其所做涉嫌違紀違法的事都是在擔任小組長期間進行的,雖然其已于2年前卸任小組長,正是利用職務影響,其才有機會、有能力辦到后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同樣負責初核工作的監委委員小王作了補充說明,“我建議立案審查并對其留置”。

“我同意立案審查”,紀委常委、審理室楊主任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就初核報告來看,對違規決策和涉嫌職務違法或犯罪的梳理還不夠清晰,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老紀檢干部老伍則發出了另一種聲音,“該案存在一定不確定因素,我們掌握的外圍資料顯示的僅是其與某公司及個人之間的經濟往來,初步判斷可能涉嫌違法犯罪,但其任村民小組長畢竟是2年前的事,是否涉及職務犯罪還須進一步調查。”

“老伍的提醒很及時,以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事實更符合經濟犯罪,如果換作以前在反貪局,這個案子我不會優先考慮,存在一定辦案風險。”曾當任多年反貪局長,今年1月份轉隸到區紀委監委的老陶拍了拍桌子,聲調明顯高亢了起來,“但是現在,正是執紀與執法融合的最好實踐”。

接下來的發言更加激烈,參會人員一一發表了看法,有的認為如果立了案、留了人,萬一線索突破不了,不僅“丟臉”,也會沒了“退路”……

一個聲音打破了討論,“立案還是不立案,我認為這個問題已經有很明顯的答案,監察法規定,存在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事實,需要追究法律責任,那就已經符合立案的兩個基本條件。”老陶又敲了敲桌子,顯得更加底氣十足。

這下,在場的人看得眼睛都發直了,區紀委副書記老王接過話茬,“立案所需的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事實,僅指初步確認的部分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事實,而不是全部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事實。”

大家紛紛發言表態后,作為“班長”的老石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案件,而是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群眾利益不受侵害的具體體現。紀委監委從來沒有‘丟臉’一說,我們需要的是‘硬氣’執紀執法”。

“經大家討論研究,一致同意對該同志進行立案審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當我在會議記錄本上寫下這行字,老石再次提出了要求,“小柴,記錄上要寫明,必須嚴格按照程序,以最快速度辦理立案和留置相關手續,嚴格保密紀律,注意辦案安全……”

是的,“硬氣”執紀執法的背后是對紀律法律的熟知與鉆研,辦案程序的規范合法更是執紀執法的必要元素。當前,紀檢監察機關正處于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紀律與法律融合后的實踐運用、監察法與刑法的銜接使用等,已成為紀檢監察干部研究的重點課題。

打鐵必須自身硬,“硬氣”執紀執法依托的是日漸完善的規章制度和健全的法律體系,更重要的是紀檢監察隊伍不斷的學習提升,向書本學,向同事學,向實踐運用學。如此這樣,紀檢監察干部才大有可為,在規范之下才能嚴正執紀、不留情面。老伍的慎重,老陶的“硬氣”,都體現了紀檢監察隊伍該有的擔當和原則,言語細微之處卻彰顯了監察法的權威。

“下周一機關例會學習,請老陶就監察法相關內容再為大家講一堂課,散會!”末了,老石不忘給老陶安排“新任務”,老陶瞥瞥眼,默默接受了這份“重任”。

我們相信,思茅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老陶”敢于動真碰硬、“拍桌子”叫板,也會有越來越多像“老伍”一樣的“精兵”慮事周全。而且,讓人捏把“冷汗”的激烈討論和“硬氣”執紀執法也將成為今后紀檢監察工作的新常態!(思茅區紀委監委  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