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改革開放四十年 我們一路同行

發布時間:2018-12-08 07:06:43   來源:保山市紀委

1978年11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時,我是個8歲的小學3年級學生,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作文里經常會寫到:國家的奮斗目標是,到2000年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而普通老百姓家的夢想是能夠擁有三轉一響(會轉的自行車、會轉的縫紉機、會轉的手表和會響的收音機)。

我出生在昌寧縣的一個小山村,我依稀記得幼時憑票供應各種物品的場景。農忙季節,供銷社會來生產隊賣一些物品,有些貨物可以不用定額票證來買,算是給農民的一次福利。記得有一次,供銷社下鄉來擺攤,就在我們的小學里,我聽別人說,當天賣的豬肉不要票就可以買了,我已經好久沒有吃過肉了,連忙高興地跑回家去央求媽媽買點肉回來吃。媽媽答應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賣肉的地方守著,等待媽媽出現??墒堑攘撕镁?,賣肉攤漸漸被圍得水泄不通,仍然不見媽媽的影子,我急得直跺腳。

后來媽媽終于來了,我們也排隊買到了3兩肉。好久以后我才知道,那天媽媽之所以來得那么晚,是因為她先去賣了茶葉,湊了錢才帶我買到了夢寐以求的3兩肉,那也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豬肉。

1983年,我讀初一時,昌寧縣開始實行“包產到戶”,村里農民的生產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了,從那時起,家家戶戶的生活就開始徹底改變了,包產到戶的第三年以后,我家就添置了自行車、錄音機,后來還買了電視機、洗衣機……

1988年7月中師畢業后,我分配到了昌寧縣雞飛鄉里文完小任教,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在昌寧雞飛的村村寨寨開花結果了。任教14年后,我到雞飛鄉政府從事農業農村工作7年,再后來又到昌寧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工作從事文化和紀檢監察工作,去年12月調入昌寧縣紀委監委工作。40多年的時間,我見證了昌寧一個西南邊陲小縣發展變化歷程,我們每個人都在大美昌寧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成果。

今年8月,我到昆明出差,這次我是提前做足了功課,想體驗體驗咱們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到底是有多厲害。出差前的一個星期,我就嘗試著用支付寶在網上買好了機票,還在網上預選了座位,網約了接機服務,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后,我的心里感到無比的興奮,深深地感嘆今日之中國進步如此之快,我們的生活實在是太便利了!想到1991年,我到昆明進修學習時,乘坐的交通工具還只有那種擁擠的大客車,而且還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到達昆明,真的是又耗時又費力。現在,出行還有共享單車、網約專車,支付只需“掃一掃”,高速公路、高鐵縮短了城際間的距離。年輕人的通信方式也從寫信、寄明信片到今天的視頻聊天、微信朋友圈“云”交友了??萍嫉母咚侔l展,大大地提升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效率,近年來,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人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一天天地提升著!

改革開放40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昌寧也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宜居了!今天,我們全家居住在漂亮的住宅里,閑暇之余,每天都可以到素有“環山脈水、田城相擁”美譽的千年茶鄉——昌寧漂亮的茶韻公園、濕地公園、右甸河畔散散步,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陶冶情操。聽著那些生活在田園美景中的白鷺們引吭高歌,如此場景,不正是英國著名城市規劃先驅楊菲霍華德先生所提出的田園城市理論的圖景嗎?前段時間還去電影院觀看了《紅海行動》《厲害了,我的國》,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受到了世界人們的歡迎,這不正是黨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嗎?

偉大的黨領導人民僅僅用了40年的時間,就把國家建設得這么美好,讓人民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正如《昌寧美》所唱到的那樣——“有個富饒美麗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百里長湖映朝霞,萬畝杜鵑染天堂;白鷺追彩云,野鴨戲波浪;風吹稻麥香兩岸,香醉了瀾滄江,放聲歌唱”。“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昌寧這個小城歷經40年,已然大變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奮斗。(昌寧縣紀委監委 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