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啦,同志們,到新的陣地去,擼起袖子加油干嘍!”這天是2018年3月1日,天空陰沉著,卻阻擋不了昭陽區紀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熱情。
重任在肩、砥礪奮進,按照昭陽區“掛包幫”“轉走訪”工作的調整,區紀委的掛鉤扶貧點新增了盤河鎮新店村,在廖隊長的帶領下,工作隊一行整裝出發。
一到扶貧點,工作隊二話不說,立馬投入工作。新店村距離昭陽城區23公里,環抱于大山深處,共有16個村民小組,居住在漢、苗、回三種民族,共有農戶821戶、2812人,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138元,其中農業收入僅1080元,村里集體經濟收入每年不足3000元,是一個深度貧困村。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工作隊員們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
“同志們,任重而道遠,打起精神,一步一步來!”在了解了大概情況后,工作隊員們開始分頭進行入戶走訪。
廖隊長來到了建檔立卡戶施某榮家。
“大媽,這是不是施某榮家?”
一個包著頭巾,正彎著腰拾掇柴火的老婦抬起了頭:“是啊,你是?”
“我是新來的扶貧工作隊員,來你家了解下情況。”
“哦,好好好,同志,進來坐?!?/p>
剛落座,老婦神情低落地向廖家發說道開了。原來,施某榮是老婦的兒子,今年41歲,早在2012年就患了精神病,通過醫學鑒定為精神殘疾二級,病情發作時,見人就打,其父施中友多次被他打傷。妻子因無法忍受,半年后帶著二兒子離家出走,一去不回,大兒子也外出打工了,家中只剩下正在讀初一的小兒子。
“大媽,你們沒有送他去醫院嗎?”
“送啦,送去昭陽區精神病院,去了好幾回了,錢也用完了,就是一直不見好,現在還更嚴重了。”
廖隊長環顧四周,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看著面前這個本該安享晚年的老婦還要為生病的兒子和念書的孫子操勞,不禁感到一陣心酸?!按髬?,施某榮現在在哪兒呢?”
“現在發病更頻繁了,怕他打著別人,我們把他關在旁邊那間房子頭,關了快一年了。”
“可以帶我去看看嗎?”
“走嘛,你跟我來,小心點。”
房門開了,漆黑的房間透進了光線,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廖隊長強忍著,把頭探進去。施某榮躺在地上,蓬頭垢面、衣衫不整,不時地呻吟著,仔細一看,施某榮的手腳都被鐵鏈鎖著,廖隊長頓感觸目驚心,這哪還像個人啊!
“同志,你看,不敢放他出來啊,怕他到處亂打亂撞,只能拿鐵鏈子鎖起,平常我們就從旁邊這個小洞里把飯送進來給他吃?!崩蠇D的眼淚也不自覺地流了出來。
“大媽,你放心,我們一定想辦法幫他治病。”
了解到施某榮一家的實際困難后,駐村工作隊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們真心想幫助施某榮,讓這個可憐的家庭走出困境。
“大媽,再試一次,治了就有希望……”
駐村干部們一邊不厭其煩地向施某榮的父母做思想工作,一邊四處協調、積極奔走,昭通市民政局、昭陽區紀委、昭陽區衛計局、昭陽區民政局都留下了他們匆忙的腳步。
最終,經過兩個多月的奔波,昭通市民政局同意,施某榮住院治療的費用,除新農合報銷的部分,剩下的由市民政局出資救助。
2018年5月15日,冒著炎炎烈日,昭陽區紀委駐村工作隊和新店村掛鉤領導、新店村主任、盤河鎮衛生院院長、派出所兩名干警一起到施某榮家,準備送他去精神病院醫治。他們費勁地砸開了施某榮身上銹跡斑斑的鎖鏈,將其抬出,并耐心地為他洗頭、換衣換鞋,齊心協力將他送進昭通市精神衛生中心,正式接受醫院治療。
通過半年來的治療,施某榮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已經從以前逢人就打、不認識熟人,到今天能夠認識熟人、與熟人簡單交流。
“同志啊,太感謝你們啦!幫了我家解決了這個大忙啊,我也替我兒子謝謝你們!”每每看到駐村干部,施某榮的母親都要拉著他們的手感動落淚。
“現在我去看他,他都能認識我了。”喜悅的笑容爬滿廖隊長的臉龐:“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就能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
告別貧窮,找尋希望,一枝一葉總關情。昭陽區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明白,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等著他們?。ㄕ殃枀^紀委監委 羅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