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播撒文明的種子

發布時間:2018-12-31 08:12:48   來源:文山州紀委

“媽媽,我還要再看一會,我還不想回家吃飯!”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跟媽媽說。

“小朋友,你回家吃過飯再來看,你天天都可以來看的。”我對女孩說。

“不,我要在這兒再看一會!”小女孩很固執的回答。然后,小女孩不管媽媽怎么嘮叨,她置之不理,對我們畫好的、未畫好只勾出輪廓準備上色的圖畫很認真的看起來。

這是12月22日發生在硯山縣盤龍鄉翁達村委會的一個小故事。

那天,我經過多次的協調和準備,與縣文聯美術協會聯合開展了一次“護航改革開放、助力美麗鄉村建設”送文化下鄉活動,由文聯組織美術協會會員到翁達村委會繪制百米文化墻。

這個活動謀劃很長時間了。今年9月份,我被派到翁達村駐村扶貧。當時,翁達村委會由于村衛生室施工,工地一片狼藉,村委會一塊空地由于長期無人打理,亂草叢生,整個村委會臟亂差現象十分突出。我入駐那天,就發動大家開展了一次大掃除,但是,這只是暫時解決了問題,如何做到長期整潔干凈,必須要從根本上來解決。

一次縣里領導到村里調研,對村委會臟亂差的情況提給了嚴厲批評。我們工作隊、村干部下來后就召開會議,研究村委會的美化亮化問題,大家認為,村委會應該是全村建設美麗鄉村的標桿,像目前的狀況,當反面的標桿還可以,要成為群眾建設清潔美麗家園的榜樣,一定要從軟、硬件兩方面來解決好。

我們把雜草叢生的空地進行了硬化,建成了一個籃球場、一個乒乓球活動場、一個體育健身長廊、一個黨建長廊。對場地周圍近130米的圍墻,雖然涂上墻漆,但大家認為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于是我提議結合廉政文化進農村建設,把這面墻打造成廉政文化墻,大家都很贊成,紛紛出謀獻策,很快就把文化墻的大體框架、內容定下來了。

這么大的一面墻,由裝修公司接手,沒有三五萬還是很難的,但經費在前期已經用的所剩無幾了,要把設想變為現實,困難很大。建議是我最先提出來的,我當然不能讓它只停留在一個設想上,我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調動各種資源和力量來完成這個設想。

最后,我想到了一個既省錢又有意義的好辦法,就是與文聯開展一次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請縣美術協會的會員來幫村里打造。我積極與縣文聯的領導溝通對接,又邀請縣美術協會的人員到實地查看后,一起和工作隊、村干部對文化墻的內容進行了修訂,最后,美術協會的同志拿出了效果圖,又經過反復溝通、修正,形成文化墻的定稿。

12月22日,那是一個周末,晴空萬里,縣紀委、縣文聯“護航改革開放、助力美麗鄉村建設”送文化下鄉活動如期進行。美術協會會員、村里的干部、縣紀委的干部、自發來幫忙的學生,組成了浩浩蕩蕩的“工程隊”,大家分工明確、合作有序,頂著烈日勾圖、上色。通過大家一天的努力,一個包含全民健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奔小康等內容的文化墻展現在大家面前。

這些圖文并茂的文化墻,一下子吸引了村委會周邊的孩子,還有來村委會辦事、到衛生室看病的大人,他們沉浸于豐富的書法和圖畫的藝術氛圍中,并在當中了解了誠信節儉的內涵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也更驚異于藝術的神奇,讓一堵墻在一天內就放射出這么大的精神魅力。

這個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個,她從上午就一直在看,她和其他孩子一樣,看到了一堵墻,怎樣在藝術家的手中從無到有呈現出來的美麗,也許還想到藝術世界的神奇和魅力無邊,讓她如此流連忘返。

看著自己的想法通過努力終于變成現實,特別是看到群眾這么喜愛,我心里也很激動。我想,這堵文化墻,最開始我們只是出于讓它變的更美觀的初衷來考慮,但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最后呈現出來的效果,除了更美觀之外,也許,已經把一些文明的種子,比如團結,比如誠信,比如勤儉,無聲無息播撒進了人們的心中,在某一天,就會在人們心中發芽,綻放出美麗的文明之花來。(硯山縣紀委監委 范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