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孺赴任

發布時間:2018-04-17 08:11:3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范德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兒子,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他在均州知州任上被提拔為太原知府,正準備去太原赴任。同月二十一日,范德孺的哥哥范純仁也恢復了過去的官職,獲準可以回到潁昌。兄弟二人好幾年沒見面了,范德孺很想和哥哥見上一面,之后再到太原赴任。他多次派人去探聽哥哥北返的路線及時間,準備在鄧州等候與哥哥相見。

關于這件事,北宋的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收錄了范德孺的一封信,可惜的是,洪邁只記錄了信的一部分內容,信是寫給誰的,洪邁也沒有注明。所收錄的內容是這樣的:“我才疏德薄,卻得到了太多的恩典,尤其是家兄純仁要從南方返回,我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一點,隨之日夜祈禱他能夠盡快平安回來,除此之外我還求什么呢?四月底,我雇船離開均州,到了鄧州,準備在這里等待哥哥到來。當時哥哥雖然已經獲準回到潁昌,可我還沒有得到準確消息。我已經多次派人去探聽他北返的路線及兄弟相見的日期,也不知我們兄弟能不能如期相見?我擔心太原派來迎接我赴任的人不久就要抵達,依照法令他們最多只能等候半個月,半個月之后,我就不得不北上太原了。”

通過對范德孺這封信進行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范德孺是一個怎樣的人,具有怎樣的品質。

按照當時朝廷的規定,范德孺由均州到太原赴任,太原方面會派人到均州迎接他,而旅途的花費,當然是由公家負責了。但范德孺因為要與哥哥范純仁見面,所以先趕往鄧州等待哥哥的到來,然后再隨太原接他的人北上。在四月底,范德孺自己花錢雇了條船離開均州到鄧州去。范德孺到鄧州去,為什么要自己花錢雇船呢?范德孺認為自己到鄧州等候哥哥純屬私事,所以路費應該由自己出,由此可見在范德孺的心中,公私分明,兩者有清晰的界限,私事自掏腰包,絕不隨意使用公家的錢。

我們接著往下分析,按照當時朝廷的規定,太原方面派出來迎接范德孺的人,最多只能等候他半個月,過了半個月,就必須啟程北上。顯然,范德孺擔心在半個月之內無法等到哥哥。雖然朝廷規定了迎接新官上任的人只能逗留半個月,但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多逗留幾天又何妨呢。更何況兄弟久別重逢,耽擱幾天敘敘舊,人們也會表示理解的。但范德孺卻不這么想,他打算嚴格遵守這項規定,因此才會擔心自己不能與哥哥見面。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么自律守法的人,他對自己的要求多么嚴格。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將帶給其他人便利,那些從太原來迎接他上任的人,不必擔心自己違反朝廷的規定,也不必因為此事而與新任的知府發生爭執。

洪邁在記錄了這封信后,結合當時為官者的普遍情況,感嘆道:“范德孺由均州知州任上被提拔到太原為官,赴任時竟然雇船借人幫忙而行,又說太原派來迎接他的人依照規定最多只能逗留半個月,過了半個月就必須北上,即使想等候他的哥哥來相見也不可能。而現在的官員,即使是居于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軍營中,要他們回到軍中,也只能等他們的私事完全辦好以后才行。至于迎接新官的人何時返回,則完全取決于官員私事辦理速度的快慢,沒有誰會顧及法令從而鞭策自己。”

范德孺在赴任過程中,嚴于律己、奉公守法,為后世官員做出了典范。對于今人,此事也同樣具有啟發和警醒意義,值得我們深思。(唐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