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無價

發(fā)布時間:2018-07-27 07:4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古往今來,自白之文并不鮮見。或述其經歷曲折人生坎坷,或陳其凌云之志經世之才,或吐其得意事功不傳秘經,或悔其昧心之過反側之責,多給人真誠和親近感。清代詩人湯濂的一篇自白之文,很值得讀者揣摩玩味。

湯濂,南京人,生于乾隆年間,歿于同治年間。他的詩很有成就,曾國藩評價甚高并欣然為其文集作序。當代著名作家董橋先生也在文章中飽含敬意地提到過他。

他的自白尤有特色。他說自己門第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一衣食有著的小康之家,“家本小阜”、“門庭清肅如水。”可貴的是,對這樣的境遇,他比較平和、隨遇而安。平生之志并不在發(fā)大財做大官,而是讀書。不止自己沒完沒了地讀,后世子孫也要讀,智也罷、愚也罷,書是要讀到底的。“三十年閉戶讀書”、“居家生五子,無論智愚,命之讀以養(yǎng)其廉恥,廣其見識。”說得何其明了!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日后如何如何,而是開闊胸襟,明禮義、知廉恥、有見識,做一個真正的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

他坦蕩曠達,喜歡交友,但是原則性很強,他有自己的交友理念和準則,以文會友,以德結友,獨立人格,不卑不亢。這一點是明確的也是堅定的。“喜交年高而勝己者,其為文,雖兒童輩亦相與疑析,不慕勢利,善與窮親故舊往來”,“與富交,無放貸者,與貴交,不丐其竿”,“詩書往來,狀元宰相、名官名士、文人墨客以及僧道商賈、漁樵乞丐、青樓優(yōu)伶共百余人”。可師可則的德高長者,是他傾心結交的對象;境遇不如他的窮親戚,一起見證過歲月和創(chuàng)傷的老朋友,曾經無比知心和默契的故知舊交,是他一輩子也忘不掉放不下的,往來密切溢于言表。除此之外,也有若干的富貴大佬、學界名流甚至是販夫走卒、三教九流,真可謂是朋友遍天下。而詩書往來筆墨之交,應該是其中更為主要的內容。“為文法古而不名一體,著詩文四十卷。”這沉甸甸的成就理所當然地鑄就了他的影響和吸引力。

詩界大腕,文章泰斗,這固然讓他風光無限,但是,他的大德高古如沐春風讓人更能親之近之引為知己。他說:“處世與人交始終如一,終身無不歡而散之友,與人共事寧自己吃虧無絲毫想占便宜,不欺詐,待人以信義為主。人求作字作文,無一毫驕吝意,得暇即書之或不取即送之。”這樣的堂堂君子,這樣的鼎鼎正人,這樣的崇高風范,天底下能有哪個不喜歡、不欽敬、不趨之若鶩地與之把手言歡呢?他還喜歡飲酒,而且是豪飲、海量,仿佛又一個李太白。他坦言“酒能飲,暢聚雖有醇醪斤余亦可無醉。風月場豪飲,境過輒忘。”他的真,他的毫不假飾,不僅不會減損他謙謙儒雅的文士形象,反而更加襯托出他的坦誠、磊落與可愛。

這個童真般的自白,異常清晰地勾畫出一個愛書好友,平和達觀,謙虛謹慎,清肅自守,不慕勢利,寬厚待人,嗜酒獨游,著作等身的有道義、守忠信、重志節(jié)的名士形象,它再一次宣示了“真”字之于文學、之于人生的崇高地位和無窮魅力。(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