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家風家教 筑牢拒腐防線

發布時間:2018-04-16 07:49:45   來源:紅河州紀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從執紀審查的實踐來看,家風敗壞是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家教絕非小事,一方面是自身腐敗變質的重要誘因,另一方面給社會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因此,只有重視家風家教,才能從思想上筑牢黨員領導干部的拒腐防線。

一、以案為例,加強家風建設

2016年10月,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深刻剖析了蘇榮家族式腐敗的問題。蘇榮說:“我本人出問題,老婆變得貪婪無度,收斂錢財不擇手段。兒子利用我的職權影響受賄數額巨大,顯然是我本身的問題,我把家庭帶壞”。蘇榮的這段話道出了家風的危害。

無論是劉鐵男“老子辦事,兒子收錢”,還是王敏和他的家人一起大搞“奢靡享樂”,都深刻表明,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家教,一方面是自身腐敗變質的重要誘因;另一方面也給社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正如遼寧拉票賄選案,有違紀官員在接受采訪時說,看到領導都這樣了,自己也就無所謂了。

愛子越深,越要教子有方。遠的不說,光從十八大以來落馬的諸多貪腐官員來看,周永康、郭伯雄、蘇榮……很多人都存在治家不嚴、縱容家屬,最終被親情所累,害人害己。

河北省委原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周本順就是典型之一,他曾說過“自己清、家人清、親屬清、身邊清”“全家腐必然是全家哭”之類的反腐“金句”,但其子周靖利用其權勢,叱咤商界、大發橫財,甚至號稱“在長沙沒有辦不了的事”。最終,隨著周本順落馬,周靖也被帶走調查。回過頭想,若從一開始發現周靖借權牟利,周本順就對其嚴加管教,周靖的人生還會這樣嗎?

2016年11月22日,廣東省水利廳原廳長黃柏青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審判時,面對指控沒做過多辯解,但對涉及其子部分則詳細辯解,愛子之心雖切,但顯然是用錯了時候和地方。

有評論指出,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守好了公與私的分隔線,吃透了嚴與愛的辯證法,才能讓子女結益友、行善事,找準人生的航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良好的家風既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貪腐的“防火墻”。一旦管不好家人、辦不好家里事,必然會家風敗壞、后院起火。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蘇榮就曾在懺悔錄中寫道,“家成了‘權錢交易所’,我就是‘所長’,老婆是‘收款員’”。不只是蘇榮,從近年來曝光的腐敗案件看,有的領導干部搞“前門當官,后門開店”,搞“夫妻店”、“父子當”謀取私利,最終導致全家貪腐。這種“全家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風敗壞。這種家風,完全背離清正的要求,破壞了黨和政府形象,最終也毀了整個家庭。

家風清正,方能廉潔從政。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對黨員干部“修身齊家”提出了高標準、劃定了底線。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方面要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厚德尚廉的養分,提升自己的境界;另一方面要以革命先輩和先進模范為鏡,常常對照、時時對標,提醒自己不忘黨員本色,提醒家人“莫伸手”,形成培樹良好家風的醇厚氛圍。

二、堅定文化自信,淳正良好家風

全面從嚴治黨要堅定“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頭,是對中國特色最有力的詮釋。“‘打虎’、‘拍蠅’、‘獵狐’,加強家風家教建設,修訂完善黨內法規制度,多管齊下把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引向深入。”有專家指出,“家風建設是解決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領域突出問題的更基礎的工程,能產生更廣泛、更深遠的影響。”

建設良好的家風需要培植深厚的文化土壤。2015年以來,中央紀委指導各直屬媒體著力挖掘整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家規家訓、革命先輩的紅色家風、歷史先賢的家教故事,為領導干部提供了一道道飽含深意的文化大餐。堅守“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于《譜圖》上削去其晚,死則不許入祠堂”等族規,近900年里,鄭義門出過173個官員,沒有一個因“贓墨(貪污)”被罷官……自2015年以來,在中央紀委的直接指導下,中央紀委網站開設“中國傳統中的家規”“聆聽大家”等專欄,挖掘生動的家風故事。鄭義門、顧炎武、司馬光等71個傳承不息的家風故事,給社會風氣好轉注入了正能量,為領導干部建設家風提供了營養。

腐敗現象是“表”,文化問題是“里”,文化自信缺失,是造成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黨員意識淡化、宗旨意識薄弱的源頭。“腹有詩書氣自化”,文化自信作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黨員干部站穩腳跟的源頭活水,是推進標本兼治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支撐。文化潤內,養德固本。清廉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個體提升精神境界,保持清醒頭腦,遠離腐敗誘惑。如:清代官員董誥,為官三十年,他的畫像,兩次掛進紫光閣。董誥去世,嘉慶皇帝親臨祭奠,并寫詩稱贊“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莊田。”影響董誥至深的,是明代陳繼儒的“功名富貴”銘:有補于天地曰功,有關于世教曰名,有精神曰富,有廉恥曰貴。深受清廉文化的熏陶,明曉廉恥、守著精神,董誥得以青史留名。

“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關系黨風政風的大事。”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嚴守黨的紀律和規矩,看緊“廉潔門”,把好“人情關”,才能守護好家庭的幸福和安寧。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注重家風寫入黨規黨紀就意味著,這是具有剛性約束的紀律,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近年來,各級紀檢機關以動真碰硬的執紀,嚴肅處理了不少家風方面出現問題的黨員干部,目的就是使黨員領導干部明白,家風是道德規范也是紀律要求,紀律紅線不能破。只有重視家風家教,才能從思想上筑牢黨員領導干部的拒腐防線。(楊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