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崗位就是戰士的陣地,是不能輕易放棄的。
有人說:“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具備奉獻精神,敬業精神,昆明市第五中學的徐艷珠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教師典范。做了14年的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她深深地悟出了一個真理:因為有愛,生命才有了存在的理由,也因此而更加精彩。在這14年的時間里,她把教育工作當作了一個用愛心、耐心、關心、細心、熱心的堆砌來贏得孩子們的親近、感激、尊重和愛戴的偉大工程,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她摯愛的孩子們,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把勤勞和智慧融入這小小的三尺講臺,使這塊沃土上的花兒茁壯成長,競相綻放。
慈教嚴管,無悔付出
徐艷珠老師始終堅持以生為本,關心、愛護、尊重每一個學生,無條件地愛護著每一個學生,慈教嚴管,做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引路人。她特別重視對后進學生的轉化工作,她總是堅持正面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主動親近他們,用愛開啟他們的心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積極克服自身的缺點,轉化后進生效果顯著。記得在徐老師所帶過的班里,曾有過這樣一位似乎囊括著許多“難教因素”的學生李翔,他的個性張揚,肆無忌憚,總在校內外惹事生非,學習成績差,上課總開小差,做小動作,把科任老師氣得火冒三丈。面對這個“燙手山芋”,徐老師主動聯系其家長,分析其后進的原因,采取一對一的教育方式,常與溝通,耐心誘導。
一對一教育
有人說:“徐老師,恭喜你,你終于可以甩掉這個帶刺的‘尾巴’了。”可徐老師卻搖搖頭,堅定地回答:“我的學生一個都不能掉隊!”徐老師采取一對一教育的同時,還讓其他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幫助他,關心他,讓他感到集體的溫暖。從那以后,李翔真的來了個“華麗轉變”,一改以前的許多不良習慣,逐漸成為一個尊師守紀、勤奮好學的學生。李翔現在已經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了,每當他談起兩年前的經歷時,他總說:“對我而言,如果當年沒有徐老師,我真不敢想象,現在的我會是什么樣子……”徐老師說,她很慶幸,在自己付出愛的過程中竟收獲了如此之多的愛和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她從此更加堅定了“教育情為本”的信念。
回首十多年的教育之路,平淡的教育教學生涯讓她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當一次次走進學困生的家庭,去了解他們的成長;當一回回和學生談心,去走進他們的世界;當一天天組織班級的日常活動,搭建學生成長的平臺……收獲的不僅是學生的成績,更有學生的尊重和愛。
正人正己,言傳身教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身為教師,徐老師始終堅信“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學生時,她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她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的影響。她說的話,做事都能嚴于律己、率先垂范。
她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當她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時,她沒有指手劃腳、拈輕怕重,而是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擦玻璃窗時,總會看到徐老師手捋雙袖,與學生一起把窗戶擦得明凈如洗,或與學生一起蹲下身子,共同鏟除地面上的污跡;當徐老師叮囑學生遵守紀律時,她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紀班規……終于,有人主動彎腰揀廢紙了;有人早晚主動開關電燈了;有人主動下課為學困生講題了……當她表揚學生時,同學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們是跟你學的”。這句話讓她感到無比的欣慰與自豪。她說從學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時也驗證了“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創新方式,管理自如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保障,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徐老師常常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創新班主任工作方法。她擔任班主任的14年里,早出晚歸,始終踐行著“自我管理”理念。初掌一個班級,采取老師、學生及家長以聽證會的形式共同制定班規,選擇一些班干部來分管和落實它。這或許是每一個班主任都會有的出發點,但如果將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看成是班干部,讓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分管內容,從而實現“自我管理”的話,那么整個班級的班風,個人的學風都將煥然一新。她先從學習、衛生、紀律等角度給每個班級成員落實任務,讓其扮演屬于自己的角色;然后按角色分組,將一組分成若干個小單位,并確立正副負責人;最后小單位的負責人統一由各自相關的班級班干部來監管。如此一來,一環環都將聯動,每個人都將有事可做,管理不再是某幾個班干的事,它也屬于每個班級成員。同時,結合不同的時機,她組織豐富多彩的 “文明禮儀伴我行”、“知榮明恥我能行”、“爭創書香好班級”、“一起過傳統節日”、“電影評論”、“讀書分享”等主題班會活動,2017年帶領全班學生參加“昆明市環保詩會”獲得第二名。一次次的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思想更加的積極向上,學生個體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形成了“收放自如,張馳有度”的治班方略,把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學生管理和課改理念下的治學之道有機統一起來,為造就適應未來社會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礎,做出了貢獻。
追求卓越,奮力翱翔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教的是語文,傳承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徐艷珠老師深深體會到,在當今科研興教,呼喚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必須是不竭之泉,時時奔涌出清新的、閃爍著斑斕色彩的溪流。于是,徐老師堅持學習,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教學中,她潛心鉆研教材,反復研討新課標,訂閱教學刊物,堅持業務自學,廣泛汲取營養,及時進行反思,轉變教育觀念,捕捉新的教學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規律,大膽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她常向同科老師學習教學經驗,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同時,她積極參加各種公開研討課,每學期都帶頭上示范課,課堂對全校教師公開,老師們可以隨時進入課堂聽課,不斷提高教學技能。2015年,徐老師要參加全國初中語文現場課堂大賽。當初為了備《我的母親》這個競賽課,她的一個課時的內容足足寫了一整本教案簿,且寫了又改,改了又寫,前后改了十余次,她多次對著鏡子進行練習,反復揣摩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直至她認為完美了才肯罷休。每一次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她都要到學校的錄播(多功能)教室去,一遍又一遍的面對一排排桌椅試著上課。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一路過關斬將,先從學校、昆明市勝出,繼而參加的云南省比賽,終以第一名的成績代表云南省參加全國現場課堂競賽,榮獲一等獎。面對榮譽,她說:“別人總夸我是‘絕頂聰明’,其實我打心里知道,我是一個很笨的人,但笨人自有笨辦法,那就是比別人下更大的苦功夫。”
公開課上的抒情朗讀散文
其實,作為一名富有經驗的教師,她沒有在過去的成績上停滯不前,而是以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教學上她認真備課、開動腦筋、鉆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逐漸形成了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同學們總是喜歡上她的課。
與教研組成員研究教育理論
作為學校語文課教研組成員,徐老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撰寫班主任教育論文、教育案例等參加交流多次獲獎。她撰寫的“《我的母親》教學案例”“教學設想”在全國中文核心刊物《語文教學通訊》上刊登;參與編撰的初中名著教學專著《我們一起讀名著》即將出版;“《歸園田居》教學設計”在云南教育教學核心刊物《云南教育》上刊登;散文《時間·滇池》獲“昆明市環保詩會”二等獎。
她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為新班主任傳授經驗和技巧,以老帶新,創新佳績,為學校建立一支素質良好的班主任隊伍作出了貢獻。2016年3月,她加入“昆明市羅浩宇名師工作室”,成為正式學員,這是對她長期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肯定。她將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執著的追求,致力于專業研究,強化學習研修,追求高素質、高品位,以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徐艷珠老師追求的境界。作為一名教師,在成績面前,她絲毫沒有懈怠,她將立足實際,認真搞好教學,創造性地開展學校的教育教學、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這片田園里勤奮耕耘,積極探索,奉獻無悔的青春。她堅信“癡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只要辛勤耕耘,揮灑汗水,一定能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讓桃李香滿天下!(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