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山鄉領頭雁——記迪慶州德欽縣羊拉鄉黨委書記立青農布

發布時間:2018-10-24 07:46:16   來源:迪慶州紀委

他是家人眼中的“陌生人”,夫妻長期兩地分居,兒子也常叨念難得見到他。

1.jpg

他是同事眼中“有信仰、有擔當”的領頭雁,是朋友眼里“特別能吃苦”的黨員干部。在全鄉近900戶5700多名各族群眾心目中,他是兒子、是兄長、是朋友、是恩人……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阿吾立青”(藏族群眾對帶領大家發展致富能人的親切稱呼)。

他就是德欽縣羊拉鄉黨委書記立青農布。

羊拉,藏語意為“牦牛的角尖”。這里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地處我省最北端,位于滇川藏3省區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中,是我省最后一個通公路的鄉鎮。全鄉10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到處都是坡度超過50度的高山峽谷,4個村52個村民小組在山腰相對平緩的地帶,建起了一個個家園。

國慶節剛過,沿著金沙江畔蜿蜒的公路逆流而上,只見高山巍峨、怪石嶙峋、植被稀疏,大山一座連著一座,峽谷一個連著一個,泥石流肆虐后留下的景象驚人地相似。難怪羊拉人這樣描述:人在山上走,如在天上游;人在路上行,鷹在腳下飛。當地不少群眾還詼諧地說:“在羊拉的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就是‘空難’,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落石、猝不及防的塌方就是‘空襲’。”

2.jpg

記者跟隨著立青農布,爬雪山、翻山坳、越峽谷、走田間、進村莊、訪農戶,感受他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怕艱苦”的初心和擔當,以及用心用情用行動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衷和情懷。

羊拉鄉只有兩個季節,一個是冬季,一個是大約在冬季。所以,“氧氣吃不飽,四季穿棉襖,風吹石頭掉,冰雪線上跑”便成了這里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這對于當初剛到羊拉的立青農布來說,簡直就是大考。記者走村串戶采訪時,當地不少黨員干部都說:“在羊拉工作,身體不行的干部根本吃不消,黨性不強的干部根本待不住。”

3.jpg

很多土生土長的羊拉人都想方設法走出大山,可2011年3月,立青農布卻背上行囊,迎著雪虐風饕,毅然踏上了距家200多公里的羊拉鄉工作。面對經濟社會發展起步晚、起點低,既是維護藏區和諧穩定的前沿陣地,又是脫貧攻堅主戰場的羊拉,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做沉在水底的秤砣,不做漂在水上的浮萍。”立青農布秉承“老羊拉精神”,為民不講條件,不談困難,這一干就將近8年。

通往羊拉鄉的公路一直被稱為“云端天路”,有人說:“在這里工作的人,把生命的一半交給頭頂上的飛濺落石,另一半交給腳下的萬丈深淵。”立青農布經過調研后發現,羊拉要發展,必須大力夯實基礎設施,并提出了打造“三通四縱”的交通網建設規劃。他近8年的堅守與努力,不僅通鄉油路變得更寬更直,而且還新增了近200公里的鄉村公路,實現了全鄉4個行政村通硬化路、52個村民小組通公路。目前,在他的帶領下,通往西藏和四川的公路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昔日偏遠的羊拉村,如今也變得不再遙遠。

此外,全鄉還加快了水利、鄉村衛生和村組黨員活動場所等設施建設,羊拉鄉的基礎設施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提升。

為讓生活在邊遠深山和高海拔缺水等“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群眾,實現挪窮窩、改窮業、換窮貌、拔窮根的目標,他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一項治本之策強力推進。8個村民小組120余戶700多人搬遷到公路邊后,今年立青農布又上報了涉及11個村民小組180余戶1000多人的易地扶貧進城搬遷計劃,把更加艱巨的工作任務和責任主動扛在肩上。

“是黨員的都給我帶頭撤回來!”這句話至今仍在“雞鳴三省”交界處流傳。

2015年7月,羊拉村與西藏索多西鄉大海隆村有幾個村民小組發生糾紛,雙方涉事人員多達500余人。立青農布對工作隊說:“我們坐在這個位子上,就要保得住一方平安。”工作隊員們跟他一起吃住在山上70多天,一直堅守第一線巡查。特別是在雙方矛盾對峙劍拔弩張的夜晚,他說的“是黨員的都給我帶頭撤回來!”這句話,喚醒了在場的黨員,不僅平息了一場即將爆發的群體性械斗事件,還證明了共產黨人在最為關鍵時刻的使命與擔當。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協作’的羊拉精神,是羊拉人民世代薪火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絕不能在我們這一批人手中失傳。”立青農布不僅時常告誡全鄉廣大干部職工,還始終把羊拉精神作為自己工作的準則。他時常跟全鄉干部說:“羊拉這個地方條件雖然艱苦,但可以磨煉我們的意志,我們要樹立主人翁意識,弘揚‘缺氧不缺干勁’‘海拔高、標準更高,紫外線強、斗志更強’的精神,像羊拉的大山一樣扎根羊拉,植根羊拉,傾注全部心思和精力,涵養堅定執著、勇于擔當、敢于拼搏、包容大度、相互幫助的品格,爭做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辦法,能堅守、勇擔當、會做事、善作為的好干部。”

4.jpg

作為“云南北極”領頭雁的立青農布,始終堅持以“四個意識”為導向,足跡踏遍了羊拉鄉的山山水水,感人事跡不勝枚舉——看那蟲草山上鮮紅的黨旗之下,他的身影是那么的樸實;看那田間地頭,他與村民談笑豐收的喜悅是那么的璀璨;看那搬遷點檢查項目推進情況,他是多么的一絲不茍;看那省際邊界糾紛現場,他是多么的明情依法。

扎根羊拉8年,高原的紫外線雖然曬黑了他的膚色,但卻加深了他與群眾之間的血肉感情;他不知穿爛了多少雙鞋,卻總結出了“腳比路長”的寶貴經驗。(尤祥能  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