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的脫貧志——記騰沖市中和鎮高田社區扶貧工作隊隊長李莉

發布時間:2018-11-28 07:52:09   來源:保山市紀委

時至深秋,大地已陸續換上了金黃色的外裝。然而,在騰沖市中和鎮高田社區大嶺崗傈僳山寨,綠油油的中草藥續斷、何首烏卻長勢正盛。看到傈僳鄉親們正在為中草藥施肥除草,高田社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莉雙眼放出亮光,卷起褲管便興沖沖地下了田。

李莉天生一副娃娃臉,盡管已工作了十多年,已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可看起來還像個小姑娘。加之之前她一直在機關大院長大、工作,所以在高田社區老支書李明厚看來,這個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就是個不懂農村工作、急躁冒進的小屁孩。

2李莉(左一)和貧困群眾共同勞動_副本.jpg

和貧困群眾共同勞動(左一)

然而正是這個急躁冒進的“小屁孩”,一番“上躥下跳”后,居然將村委會修繕一新,為大嶺崗傈僳同胞發展了43畝中草藥種植,并與公司簽訂了收購訂單,為小山村帶來了脫貧致富生機。鑒于李莉為高田社區2019年整村脫貧出列夯實了基礎,10月16日,李莉被騰沖市表彰為扶貧工作標兵。

高田社區來了個“整改書記”

剛入駐村委會,李莉就展示出她“有問題,就要整改”的天性。開會時,村委會的凳子就給了她一個下馬威,將她的褲子撕破了,大家哄然大笑。窘迫中,李莉請示老支書,要求換一批村委會的凳子,老支書笑笑,攤著手說:“凳子早就想換了,可是村上沒錢呀!”

凳子必須換,沒錢就找錢。李莉向派出單位保山市騰沖邊境經濟合作區管理委員會領導匯報后,當即決定用僅有的工作經費購買了40多個小方凳,并配套買了方桌、辦公桌。接著是電燈問題。一到晚上,社區電路壞了,到處是黑漆漆的,晚上去黨員活動室開會得拉線才能照明。李莉與老支書商議修電路,老支書說了實情,修電路要找城里專業的人來修,請人家下來,人家從城里趕來修這么一小點東西,收的錢還不夠路費,人家基本不來,還不如將就著拉線用,其它的燈嘛,反正晚上住在村上的人少……

4 李莉(左二)發放復合肥_副本.jpg

發放復合肥(左二)

李莉聽后明白了,說到底,還是村里窮,于是與工作隊員商議,決定由工作隊出錢,請人將村委會的燈全部修亮起來。再次是村上的電子顯示屏。村里開會還沿用著掛布標方式進行,開會前,社區請人用毛筆寫標語,然后粘上去,就成了布標,但有時急著開會,掛布標很慢,耽擱了會議時間。李莉便決意要安裝一個電子顯示屏,于是向領導匯報后,就請廣告公司先裝了電子視頻,至于錢,李莉做好了準備,先欠著,慢慢找。

后來,她又創辦了傈僳族、漢族“雙語廣播”專欄,打造黨建宣傳亮點。抓黨建,促進支部規范化建設。幾件小事下來,老支書也改變了對李莉的最初看法。但說到發展產業,尤其是李莉要發展中草藥續斷種植,老支書則堅決地搖了頭。

費盡心思尋脫貧產業

高田社區是一個漢傈雜居的地方,有村民1600余人,傈僳同胞占到了一半,社區山林面積廣闊,傈僳同胞人均山林面積達到了100畝。按理說,這么一個氣候溫潤、土地肥沃、山林茂密的地方,只要靠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沒有問題,但為什么會依然存在貧困現狀呢?老支書分析了原因,這個地方一是文化教育層次低,早幾年念書念到大學畢業的孩子屈指可數;二是由于生活習俗,很多人閑慣了,不想干活。老支書說了一個現狀,好多村民守著自家的山林不造林,最后,由別人采取合作的方式來造林,按照合同,村民們雖然得到了好處,但大部分的錢還是被旁人賺走了,許多人依然窮苦。

和當地群眾分揀草果  李莉(左一)_副本.jpg

和當地群眾分揀草果(左一)

李莉在走訪過程中,對傈僳族建檔立卡貧困戶何發榮家印象特別深。這戶貧困戶住在由木樓籬笆搭建的屋里,風刮得呼呼響,家里有兩位老人,一個男主人,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男主人的老婆因為窮怕了,跑了。而那個小孩蹲在院子的泥巴地上,玩耍著一只拴著的雞。李莉一陣心酸,跟孩子玩了會,掏出自己的2000元錢給了老人。回來后,又找6000元危房改造專項資金買板子讓那戶人家將風口堵了起來,改善了家居環境。后來,她還牽頭千方百計解決了深度貧困戶密生祥家無宅基地的問題。

隨著走訪的深入,李莉掌握了社區的實情——文化層次低,懶慣了、窮慣了。“扶貧先扶智”“扶貧先扶志”,解放村民的思想,樹立貧困戶打贏脫貧攻堅的信心成了李莉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她將目標放在了發展產業上。

“養豬怎么樣?”李莉請教老支書,老支書直搖頭,“不行不行,你看看今年的豬價,你白送人家養人家都不養!”“種姬松茸怎么樣?”李莉試探,老支書依然搖頭,“好是好,但是投資太大,村上沒有那么多錢,村民也沒有那么多錢。”

山林,別人已經栽了樹;林下可以種植草果的地方,人們也種了草果;有一定能力的村民都外出務工了,找不到路子的村民就留在村子里無所事事,有的還住在籬笆屋里,有的生一場病就窮了下來,有的孩子念書了,但學費都難湊……李莉想到這些問題,倍感壓力。郁悶中的李莉到田野里閑逛散心。一天,她在田埂上發現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植物——續斷,一跟老鄉打聽,老鄉說,這是中草藥,早幾年種過,長得好得很,但賣不出去,只好到處亂扔了。

逐戶研究脫貧對策 李莉(左一)_副本.jpg

逐戶研究脫貧對策(左一)

李莉拿起手機開始搜索續斷,手機顯示續斷有“補肝,強筋骨,定經絡,止筋骨酸痛,安胎,生新血,破瘀血,治赤白便濁”等作用。李莉腦子里靈光一閃,突然想到施甸縣有個朋友種續斷已經見了效,于是她興沖沖地跑去找老支書商議。老支書聽說要種續斷,頭搖得像撥浪鼓,“這是失敗的教訓,早幾年種過了,種出來,沒有人收購,喂豬豬也不吃,群眾損失可大了!”

“別人種出來賣了錢,為什么我們就不行?”帶著疑問,李莉找到農業局咨詢,農業局建議采用與公司合作的方式種植,李莉又請技術人員對大嶺崗的土壤、水質等做了檢測,技術人員得出結論,大嶺崗土壤控水性好,泥沙型,適宜種植續斷、何首烏。

李莉還是不放心,便帶著工作隊員外出到施甸仁和鎮楊家山、隆陽區嶸煌藥業有限公司實地考察,心里總算有了底。回來后寫了調查報告,并將打算種續斷的想法向騰沖邊合區、中和鎮領導作了匯報,領導聽取匯報后,指示李莉,產業可以嘗試,但要再次考察,摸準了,才可以下手。得到指示后,李莉便帶著工作隊、社區“兩委”班子、村民代表到施甸種植基地、嶸煌藥業有限公司再次考察學習。

考察過程中,當了解到種植續斷、何首烏每畝田有3000到4000元的收入后,大家眼睛放了光,畢竟辛辛苦苦種植一季水稻,每畝才有不到1000元的收入。一番周折后,鄉親們打消了顧慮,統一了認識,大家摩拳擦掌,說干就干,計劃發動群眾種植15畝中草藥。

為扶貧她背上了兩萬元的債務

但問題又來了,沒錢怎么干?工作隊、社區“兩委”一番商議后決定,由工作隊負責與公司對接,簽訂購買種苗、技術指導、回收藥材合同,種苗由工作隊想辦法找錢購買,并免費給村民種,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土地租用費由工作隊承擔;社區“兩委”負責流轉土地,平整土地,并為村民墊錢購買肥料、地膜;村民則負責種收及日常管理管護。

動員階段,當聽到訂單收購種植,且不用出種苗費,還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的消息后,村民們高興得樂開了花,一下子就上報了100多畝的種植面積。那到底種植多少畝呢?老支書談了看法,“雖然簽了訂單,但搞農業,不可預測的東西多,風險大。”最終,大家商議,今年做探索,先種續斷36畝、何首烏7畝,待見了成效后,再擴大規模種植。李莉算算可支配的資金不夠買種苗,便與隊員們商議,最終大家狠下心,決定將2萬元工作經費全部拿出來作為簽訂合同的定金,至于其它開支,能省則省,能減就減。

學習脫貧攻堅相關知識_副本.jpg

學習脫貧攻堅相關知識

決定哪些人先示范種植呢?建檔立卡貧困戶肯定要鼓勵,種植大戶一定要參與,且要有黨員帶動示范。于是,大家商議后,確定了種植戶為10戶建檔立卡戶,部分黨員戶、種植大戶種植,工作隊為了示范帶動,也種了0.9畝續斷,算一戶。一切準備就緒,李莉風風火火的拉來種苗,想著老支書一身令下,田里馬上就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可現實的一切,卻讓她傻了眼。種苗拉來時,恰逢騰沖菌類上市季,有著找雞土從習慣的村民們哪里顧得上種植中草藥,村民們將幼苗領到手后,就擺在一邊,上山找雞土從去了。幾天下來,李莉弄來的種苗死傷過半,有的直接臭爛了。這一下,不但李莉心疼,老支書也發火了。

社區“兩委”、工作隊迅速召開村民會議,要求種植戶無論每天找多長時間的雞土從,也要想辦法種植,否則就取消種植名額。明確了要求,在黨員的帶動下,中草藥種植開始火熱起來。一番辛勤勞作后,大嶺崗43畝續斷、何首烏終于圓滿種植結束。這時候,公司來結種苗賬了,本來李莉的資金預算是夠的,但由于拉苗恰逢雨季,種植戶又不及時種植,所以,種苗損失過半,資金一下子缺口兩萬多元。

結賬時候,公司收款人望著李莉,李莉望著老支書,老支書抽了口煙,緩緩地說,“要不就先欠著,待藥材收購有錢后,又還上,欠條由村上簽字。”收款人一聽到由村上簽欠條,不干了。一番僵持,只好由工作隊寫欠條,簽字的任務就自然交給了李莉。收款人直言,如果工作隊找不到錢,就找李莉要。“兩萬元錢應該是能夠申請到的,萬一找不到,就由我貼!”李莉一咬牙在欠條上簽了字。至此,從小家境寬裕、從未欠過賬的李莉光榮背上了兩萬元的債務。(沈祥貴  龔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