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多不壓身”,意即多一技之長多一條生存之道。絕大多數干部認為苦點累點是鍛煉自己,多掌握一些技能就能勝任更多崗位,為群眾做更多工作。然而,少數人也有這樣的雜音,“藝多壓身,多懂多做多苦”“多做多錯,不如少做少錯”,還有的人遇事推諉,言稱“不會”實則不愿,其中不乏年輕人,值得反思。
“藝多壓身”心理要不得,尤其是借故不懂、不會而不愿為、不作為。表面上看,這是懶惰思想作祟,不愿吃苦、不想吃苦,實際上是責任意識缺失、不敢擔當不愿作為,如若任其發展蔓延,就會成為前進路上的“攔路虎”,輕則拖沓延誤,作風不振,重則貽誤黨的事業。不可否認,現實中確有些單位獎懲機制不健全,用人導向不正,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的有之,能干事者“多勞”、不干事者“多得”的情況也不少見。這就會打擊干事者的進取心、積極性,讓能干事者無心干事,不干事者無所事事,人浮于事。破除這種不良風氣,鼓勵新擔當新作為,就要積極鏟除滋生此風的土壤,營造爭先進位的氛圍,做到知人善任,既要讓能干事者有機會、讓干成事者有舞臺,又要給新同志實踐鍛煉提升的空間,越不會干事越要壓重擔、多磨練,對偷奸耍滑者則嚴加監督、嚴格管理。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作為,黨員干部也應秉持“藝多不壓身”,適應時代需要加強學習,增長本領。這不僅是黨員干部個人成長進步、干事創業的需要,也是我們貫徹黨的組織路線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歷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任用,進入新時代,更需要精通各項專業知識的“多面手”。我們的黨政領導干部都應該成為復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崗位工作,都要具備基本的知識體系,對各方面基礎性知識,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廢,在此基礎上做到術業有專攻。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我們“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八項本領”中每一項都與黨員干部個人息息相關。提升本領、增長才干,要求我們有本領不足的危機感、學習不夠的緊迫感,重視學習,善于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自覺主動地學習、掌握和運用各種本領,爭當復合型人才,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學則智,不學則愚”,新時代是一個學習的時代,特別是年輕人,倘若還抱著“藝多壓身”的心態,不想學、不愿學、怕做事,或藏著掖著混日子,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工作勢必陷入被動,遲早會被時代淘汰。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歷史的接力棒已傳遞給我們,就應當無須揚鞭自奮蹄,按照復合型干部的要求,不斷加強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修養,不管身處什么崗位,都應通過學習和實踐兩條途徑,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充分施展才華、發光發熱,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趙海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