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有些人根本不符合建房補助資金發放條件,但也被村委會報上去了。”在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功山鎮以則村開展的一次信訪接待會上,一位村民反映的問題引起了該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的注意。縣紀委監委立即進行核查,發現該村原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某某私自挪用上級撥付的建房補助資金10萬元。最終,周某某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
尋甸縣紀檢監察機關助力脫貧攻堅的實踐是昆明市持續加大扶貧領域正風肅紀力度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昆明市紀委監委始終堅持把推動解決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作為重點工作,緊盯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和領導干部責任落實不到位、不擔當、不作為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強化監督執紀,以嚴肅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戴上“緊箍咒”精準發力
昆明市高度重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要求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一定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全市改革發展全局的高度、紀委監委全面履職擔責的高度來認識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把深化專項治理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檢驗,以專項治理的實際成效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自2017年底昆明市印發《關于深入開展全市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來,該市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給各級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和領導干部戴上“緊箍咒”,并以嚴懲腐敗、改進作風為重點,持續加大扶貧領域正風肅紀力度,堅決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黑手”,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保駕護航。
健全完善扶貧領域問題線索排查、移交、處置、追責、通報“五項工作機制”,借助“互聯網+兩個責任”監督管理系統、政風行風“春城熱線”、大數據信息查詢平臺等載體和平臺,發揮“技術尖兵”“偵察尖兵”作用,為監督執紀問責和審查調查提供技術支撐。在發揮好“信、訪、網、電”舉報平臺的同時,充分運用省、市、縣、鄉、村脫貧攻堅“五級聯動”網絡監督平臺,強化群眾信訪訴求受理,形成同步更新、及時辦理、限時督辦、超時預警的工作機制。
尋甸縣在全市率先將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五級聯動”工作延伸到村小組,建立群眾訴求中心16個、群眾訴求工作站174個、群眾訴求聯系點80個,形成了縣、鄉、村、組上下聯動解決群眾訴求的工作機制;在“清風尋甸”微信公眾號上設立“一鍵舉報”平臺方便群眾開展信訪舉報,設置進度查詢功能,便于群眾對舉報事項進行跟蹤和監督。2018年,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排查扶貧領域問題線索701個,移交辦理648個,已處置完畢。
2018年以來,全市共排查扶貧領域問題線索4595個,移交辦理3411個,處置辦結3899個,問責252人,通報典型問題95批173起391人。扶貧領域“五級聯動”監督平臺錄入群眾訴求50419件,已辦結50329件,辦結率為99.82%,滿意率為96.22%。此外,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和“五項工作機制”落實情況每月排名通報制度,約談工作不力的紀檢監察機關負責人44人次。
用好“探照燈”加強監督
為精準查找問題,加強監督實效,昆明市建立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交叉檢查和重點抽查工作機制,采取1個紀檢監察監督室+4個派駐紀檢組+2個縣(市)區紀委監委的“1+4+2”的單元制監督機制,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交叉滾動式監督檢查,或實行單元之間交叉監督檢查,提高問題發現和案件辦理效率。
市紀委監委認真貫徹執行交叉檢查和重點抽查工作方案,對專項治理自查自糾、交叉檢查和重點抽查工作的內容、方法及步驟進行細化安排部署,先后兩次從縣區抽調267人組成16個檢查組開展交叉檢查,并會同審計等部門組成15個檢查組開展重點檢查。2018年以來,共檢查市級脫貧攻堅責任單位50個、縣級部門208個、鄉鎮94個、村委會186個,加上各級各部門自查自糾,累計發現有關問題1029個。截至目前,第一輪專項治理發現的553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共問責追責51人、批評教育110人;第二輪專項治理發現476個問題,已問責追責21人,批評教育49人。
同時,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市委巡察,充分發揮巡察“探照燈”“顯微鏡”作用,通過采取專項巡察、“點穴式巡察”和鄉鎮(街道)、村延伸巡察等方式,共發現問題578個,移交問題線索72件,立案13件,黨紀政務處分13人,移交司法2人。
作為全市率先脫貧摘帽的縣,尋甸縣更是摸索出了一套“一嚴督二深查三實導五真幫”的務實有力舉措。
“一嚴督”指的是尋甸縣紀委監委全員出動,采取蹲點式、地毯式方式對全縣各鄉鎮(街道)、村(居)委會、村小組、貧困戶及重點人員進行全覆蓋督查,確保及時發現整改問題。
“二深查”即進行業務和作風深檢查,以紀檢監察干部為主體,抽調財政、審計、住建、扶貧等部門業務骨干,成立紀律作風專項檢查組,圍繞黨員干部執行政治紀律、工作紀律、責任壓實、政策執行、工作效能和資金監管等情況深入開展專項檢查,保持高壓態勢,形成強力震懾。
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實現對各職能部門、各鄉鎮及扶貧干部等有關人員“實指導”“實引導”“實勸導”,實現政策真幫宣、癥結真幫找、問題真幫解、心理真幫疏、矛盾真幫調。例如,在脫貧問效專項紀律檢查行動中,共發現涉及扶貧資金、易地搬遷項目、農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問題284個(次),提出整改建議24條。
亮出“撒手锏”從嚴查處
2018年9月29日,省政府正式印發《關于批準尋甸縣等15個縣退出貧困縣的通知》;也是在這一天,尋甸縣開展“庭審走近民眾”陽光司法活動,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縣監察委調查終結并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的首例職務犯罪案件,縣紀委組織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縣住建局“關鍵”崗位干部和部分鄉鎮(街道)紀委(紀工委)書記、村黨總支書記等共60余名黨員干部到庭審現場旁聽。
該案中,被告人馬某某在金源鄉2013年危房改造和2014年起實施的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宜居農房建設過程中,利用其擔任安豐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和金源鄉宜居農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人民幣32472元。最終,馬某某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對于扶貧領域發生的違紀和腐敗問題,即使再微小,紀委監委也要給群眾一個交代。”尋甸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董國新表示,尋甸在用好從嚴查處“撒手锏”的同時,堅持以“身邊人”為鑒,用真實案例作“活教材”進行廉潔脫貧教育,警示黨員領導干部切實吸取教訓,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做一名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
調查研究“不走過場”,從嚴查處絕不手軟,這也是全市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針對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昆明市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利劍高懸,對扶貧領域違紀違法、作風不實、失職失責、截留私分、虛報冒領等違紀違法問題懲戒曝光;對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糾而復發的問題,進行直查直辦或提級查辦,嚴肅追究問責;對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和領導干部責任落實不到位、不擔當不作為,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以嚴肅問責倒逼責任落實。2018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理1188人。其中,批評教育755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17人,政務處分14人(5人同時給予黨政紀處分),問責處理307人。
紀委行動,助力脫貧。在不定期通報扶貧領域違規違紀典型案例的同時,昆明市還選取了12個典型案例制作扶貧領域懲治貪腐警示片《護航脫貧攻堅 守護幸福之路》,以正面典型激勵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黨員干部增強紀律意識,不斷筑牢防腐拒變思想防線。(茶志福 楊慶國 舒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