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驚蟄始,春回萬物生。
3月,兩會如期而至。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這場每年備受關注的盛會,是中國政治日歷中的重要時刻。而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因此,今年的兩會格外引人注目。有西方媒體在聚焦兩會時敏銳地觀察到“中國兩會不再只關乎中國的國內事務,它對全球事務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從兩會中認識中國、讀懂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精準脫貧有力推進,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近2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洋溢著踏實苦干的激情,傳遞出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也正如報告里的一句話:“政府干的,都應是人民盼的”。正是這有諾必踐、埋頭苦干的實干擔當,讓人民群眾收獲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回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矚目成就,無一不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要想把美麗愿景化為現實,實干是唯一路徑。回望曾經,正是通過實干與奮斗,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逐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以創新、奮斗與實干精神,設立實實在在的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克服各種風險挑戰,努力創造更好的未來。
今年3月5日是第56個學雷鋒紀念日。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雷鋒精神在新時代仍光芒閃耀,雷鋒同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為人民服務的大愛情懷、艱苦奮斗的拼搏勁頭、愛崗敬業的螺絲釘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不久前,2018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你退后,讓我來”的排雷戰士杜富國、擔起鄉村未來的80后鄉村教師張玉滾、積攢分毫最終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張渠偉……精神在實干中體現,他們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了雷鋒精神。
“始于夢想”“ 基于創新”“ 成于實干”。 除了實干,我們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我們要更加懂得夢想的價值、創新的重要、實干的意義。偉大夢想不是等來、喊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必須“干”字當頭,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從小處著手、從基礎抓起,圍繞既定目標狠抓落實,做到說了就算、定下就干、干就干成,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真抓實干,久久為功。
“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事無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讓我們不負韶光、努力奔跑,把個體價值寫在民族復興征程里,把小我的貢獻寫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金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