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該減了!”對于中辦印發的《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不少基層同志拍手稱快。
“負”從哪兒來?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起的網友投票可以看出,“負”主要來源于過多的會、過長的文、過度的痕、頻繁的督查檢查等問題。本來,開會、發文、督查檢查都是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但因為沾染上形式主義,卻成了制造負擔、引發問題的“推手”。其實,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并不難識別,為什么一些人“見怪不怪”“裝作沒看見”“聞著臭吃著香”,甚至“心照不宣地積極配合”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搞形式主義易糊弄人、好應付事,不費力氣還能“出彩”。
號令既出,當動若風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自當按照中央要求,從自身改起,從具體工作改起。然而在現實中,有些人是被動減負,仿佛“我”是被逼的,是領導和上級壓在自己身上的,坐等上面發文通知、開會要求。殊不知,減負先要從自己身上減起,向內檢視反思自己的行為,“文山會海”里有沒有“我”的“貢獻”,“經典路線”“盆景門面”中有沒有“我”的參與配合?“我”有沒有“加班干了啥不重要,關鍵是要讓領導看到辦公室的燈光”的小算盤,有沒有“明知是過場還要走”的從眾心理?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和自覺的行動,就會陷入“深惡痛絕”卻又“深陷其中”的怪圈。
應該說,工作上正常的“負擔”倒不要緊,因為只要你認真踏實地干一件,就會少一樣,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雖然累點但有獲得感、成就感。但形式主義帶來的“負擔”,做的是表面文章、搞的是“假把式”,這才是廣大基層干部真正的“痛點”,并且越干心里越窩火。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在實事上下功夫,一個是在虛事上下功夫,實事越干越實,虛事越干越虛。君不見,一些人在形式主義上“御風而行”,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成為“懸浮”干部。
為基層減負,不僅要把干部從形式主義中解脫出來,還要讓“懸浮”的干部“落地”,腳踏實地干實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改革發展、脫貧攻堅的刀刃上。對于個人來講,如何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自己減負?關鍵要自覺掙脫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套路”,追求務實、簡潔、高效。大道至簡,做好工作就要從實處著眼,小處著手,一步一個腳印。如果只開花不結果卻又想炫耀花有多漂亮,那么形式主義就會如附骨之疽。
被形式主義羈絆,其實也好比一根細繩拴住一頭大象。減負,得先自己解開拴在鼻子上的那根繩子。(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