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以風霜自挾 毋為魚鳥親人

發布時間:2019-07-05 08:10:0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對黨員干部來說,整天想著“搭天線”“進圈子”其實是給自己“挖坑”“埋雷”。要想行穩致遠,就要忠誠干凈擔當,常懷為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勤行利民之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干事、清清白白為官。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楊國忠權傾天下時,朝中文武爭相攀附。有人勸進士張彖拜謁楊國忠,張彖回答道:“爾輩以謂楊公之勢,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見,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際,則此山當誤人爾。”后來楊國忠果然化為“冰山”,攀附者不同程度地得到懲處。

與此同時,該書還收錄了這樣一句評語:“今時之朝彥,皆是向火乞兒,一旦火盡灰冷,暖氣何在?當凍尸裂體,棄骨于溝壑中,禍不遠矣。”作者認為攀附如倚靠冰山,攀附的人如同向火乞兒,表達了鮮明態度。

《宋史》中記述了李垂為官不攀附權貴的故事。當時丁謂為宰相,李垂為官多年卻未曾向他示好。有人問其緣由,李垂答道:“謂為宰相,不以公道副天下望,而恃權怙勢。觀其所為,必游朱崖,吾不欲在其黨中。”丁謂聽到李垂這樣說,就把他貶出京城。后來李垂還朝,有人勸他拜見當朝宰相,李垂一臉淡然:“我若昔謁丁崖州(丁謂),則乾興初已為翰林學士矣。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不求攀附、但求無愧于心,是李垂在做官為人上的鄭重選擇。

然而,古往今來搞攀附、企圖走捷徑的人還是屢見不鮮。學者陳善在《捫虱新語》里有關于“趨炎附勢”的一段描述:因為王安石字介甫,拜相后,朝野一時多以“甫”為字號;令狐绹官至宰相,剎那世間竟有單姓狐者,也假冒為復姓令狐,于是“天下諸狐盡帶令”!這兩個例子,將一批趨炎附勢的“小人常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為什么一些人對搞攀附樂此不疲呢?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如此勾勒攀附者的心思與行為:“此輩結黨營私,朋求進取。以同異為愛惡,以愛惡為是非;勢孤則攀附以求援,力敵則排擠以互噬;翻云覆雨,倏忽萬端。”說到底,還是攀附者和被攀附者拉拉扯扯、以利相交,“一方投之以桃、一方報之以李”,彼此結成利益共同體,大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一套。攀附成風,必然造成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大行其道。

古人云,“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后之羞;蔦蘿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扳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嚴正告誡全黨同志,“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對黨員干部來說,整天想著“搭天線”“進圈子”其實是給自己“挖坑”“埋雷”。要想行穩致遠,就要忠誠干凈擔當,常懷為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勤行利民之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干事、清清白白為官。(李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