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沖動,為‘打扮’新增綠化面積、森林覆蓋率等數字,在農田上栽樹,樹木種而不活”“存過關心態,趁林木存活率高的時候,搞提前驗收”“不顧當地生態實際,種哪種樹全憑‘領導喜好’”“害怕指標壓力,‘病急亂投醫’,甚至引入外來物種,導致生態隱患重重”。近日,有媒體披露了一些地方在種樹綠化這一基礎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形式主義問題。
種下千棵樹,代代子孫富。栽樹忙一天,利益得百年。種樹綠化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然而在一些地方,卻因片面追求綠化率、盲目服從“領導意志”而淪為形式主義。這不僅違背了種樹綠化的初衷,造成了時間和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更被群眾所痛惡——“農田里造林,政府前腳種農民后腳拔”。
這種“種”出來的形式主義,看上去是工作作風、方式方法問題,但實質上卻是官僚主義導致的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導致的工作不嚴不實、不深不細,價值觀走偏、權力觀扭曲導致的亂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
形式主義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反復性和頑固性,它可能是一次蜻蜓點水、浮于表面的調查研究,也可能是一份成績“注水”、問題“縮水”的工作報告,抑或是一項裝點門面、粉飾造作的“應景工程”,等等。這些大家身邊時常見到的形式主義,可謂是“繡花枕頭一包糠”,其害在于,念歪了好經、做虛了實事,到頭來,只會讓工作走了樣、變了形,讓目標任務泡了湯、沒了影。
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調要求,“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真抓實干、轉變作風?!备骷夵h員干部只有真正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事情既重“面子”更重“里子”,干工作既重“顯績”更重“潛績”,推動發展既重上級要求更重群眾訴求,兢兢業業地干工作、實實在在地抓落實,才能有效克服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不是一般的作風問題,而是嚴肅的政治問題,能不能旗幟鮮明地和形式主義作斗爭,檢驗的是黨員干部的政治忠誠度。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把反對形式主義作為重要的政治紀律來遵守,紀檢監察機關要把整治形式主義作為政治監督的重要任務來推進,持之以恒、鍥而不舍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孟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