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秀美彝鄉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記云南省石林縣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19-07-22 07:11:2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微信圖片_20190722093600.jpg

石林縣大力整治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圖為近日該縣紀檢監察干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石林彩玉銷售中心,采取抽查稅務發票等形式,檢查是否存在領導干部違規公款購買等問題。(黃俊  攝)

微信圖片_20190722093605.jpg

圖為今年7月,石林縣紀委監委的干部就搜集到的問題線索向群眾了解相關情況,做進一步核實。(黃俊  攝)

2017年,榮獲“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成為云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先進集體;2018年,獲評云南省第六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2019年,獲評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出自云南省石林縣紀委監委。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中,他們以“不得罪腐敗分子,就會得罪人民群眾”的責任擔當,以“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的拼搏奉獻精神,詮釋著對黨的忠誠,為秀美彝鄉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高壓震懾增強群眾獲得感

日前,在石林鮮肉市場上消失兩年多的“豬三樣”(豬頭、豬小腸、豬脬)得以回歸市場,老百姓在挑選這些食材的同時,無不為“潘癩子”的落馬拍手稱快。

“潘癩子”是鹿阜街道西北社區原主任潘云華,長期違規經營屠宰廠,壟斷當地生豬屠宰市場,并強行截留“豬三樣”沖抵屠宰費。在收到問題線索后,縣紀委監委與公安機關密切配合,查明“潘癩子”從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通過強行截留“豬三樣”非法獲利226萬余元,此外還利用職務便利侵占82.5萬元,挪用集體資金144.9萬元。最終,“潘癩子”被以強迫交易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并處罰金504萬元。

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持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才能持續釋放有力震懾。”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周洪濤表示。

實踐中,縣紀委監委在監督執紀工作中既全面從嚴,又突出重點。對問題線索實行統一管理、集中排查、定期研判,嚴格按照談話函詢、初步核實、暫存待查、予以了結4類方式進行處置。同時又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解決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房產開發等方面的腐敗問題,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斷增強震懾效果。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石林縣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定位,強化政治擔當,嚴查公職人員涉黑涉惡問題,深挖徹查涉黑涉惡“保護傘”“關系網”。截至目前,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線索95件127人,其中立案審查調查63人,問責38人。一批“村霸”、黑惡勢力“保護傘”、侵害群眾利益的“蒼蠅”紛紛落馬,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線監督引來源頭活水

“查得好,看誰今后還敢拿惠農資金做人情。”近來,得知該村黨支部原書記趙家榮被查處的消息,石林街道后首田村村民董阿姨拍手稱快。

趙家榮在落實村組優質水稻良種補貼時,未核實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面積,也未進行實地測量,僅憑關系親疏就上報了補貼面積表冊。由于把關不嚴,農業補貼發放不公的問題延續了十余年之久,直到2017年,在石林縣紀委監委開展的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中,有群眾舉報,問題線索才浮出水面。

“廣大基層干部離群眾最近,擔負著各項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實工作。”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蔣開彥表示,一旦微權力成為謀私的工具,就會直接啃食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侵蝕黨的執政根基。

2018年以來,石林縣紀委監委推行“一線工作法”,把監督重心下沉到鎮、村一線,不斷擦亮基層監督“探頭”,構建起全覆蓋、多層次的監督體系,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蔣開彥介紹,目前,全縣93個村(居)委會均配備村監會主任1名,委員2名,布下村(居)監督“前哨”;縣紀委監委聘請50名作風正、威望高的老黨員、老干部擔任社風行風監督員,對監督區域內的重點項目、重要決策“挑刺”“找茬”;組建“單元制”監督組,每月對重點工作、重要部署落實情況開展片區交叉檢查;縣紀委監委干部分組帶信下訪、入戶走訪,搜集問題線索;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分片聯系鄉鎮,定期對分管片區開展走訪、分析研判。

“監督下沉,帶來的是質效提升。”信訪室干部肖科表示,全縣信訪舉報量從2014年的110件上升到了2018年的211件。在信訪室多次走訪中,群眾從一開始的不敢說、不愿說,逐步變為愿意敞開心扉。

五年來,該縣紀委監委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092件,立案238件,結案221件,處分242人。2014年以來,縣紀委共查處違紀違法干部242人,其中鄉科級30人。

嚴管厚愛打造紀檢監察鐵軍

打鐵必須自身硬。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張暉表示,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只有自身硬,才有底氣和自信履行好職責。

嚴管才是厚愛。近年來,石林縣紀委監委按照打鐵必須自身硬的要求加強自身建設。一方面,健全內控機制,出臺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實施細則、作風建設“十要十不準”等規定,修訂完善執紀監督、公務接待等內部管理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另一方面,定期開展約談、家訪,了解掌握紀檢監察干部思想及生活狀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幫助解決干部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問題保持“零容忍”,所有涉及紀檢監察干部的信訪舉報件,一律由縣紀委監委主要領導批示,第一時間組織調查核實,一旦發現問題,堅決嚴肅處理。此外,實行群眾有反映的必談教育機制,對涉及紀檢監察干部的信訪舉報,都逐一核查、談心談話。

該縣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嚴格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踐行忠誠、干凈、擔當的要求。案件審理室干部王家智排除干擾,力求移送審理的案件定性準確、量紀適當,至今保持著“零申訴”記錄。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楊曉云在辦案中多次接到老朋友打來的打探案情的電話,每一次他都是義正辭嚴地告訴對方:“只有主動配合組織調查,才是唯一出路”。

走進石林縣紀委監委,你會發現,很多辦公室里都放著簡單的鋪蓋。因為對于這里的紀檢監察干部而言,加班加點已是家常便飯。

面對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新要求,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一本本鮮紅的榮譽證書,張暉坦言:“我們不敢有絲毫自滿。石林縣紀委監委將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校準初心,堅守使命,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成效體現在老百姓的笑臉上。”(黃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