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支教路赤忱育人心

發布時間:2019-09-13 07:53:4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我來支教,不為功利,只為心愿。”這是日前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貴州省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陳立群在接受采訪時的回答。因為這份初心,他把已經開出百萬年薪的民辦學校聘書放到一旁,“花甲之年再出發”,走進貴州省的連綿群山,來到距離家鄉1400公里外的臺江縣民族中學,“分文不取,扶貧支教”,用愛心和責任筑起了貧困山區學子的求學夢。

扶貧支教路是曲折、坎坷的,但陳立群絲毫沒有退縮和畏懼,他不等不靠、務實擔當,在全校先后啟動“安靜學習月”“自主學習月”,執意改變學校運行已久的“臺江時間”,下大力氣解決師生吃飯問題,大力推動學生宿舍建設,啟動青年教師培養行動計劃,訪貧問苦的足跡遍及臺江每個鄉鎮……經過一系列的努力,讓校園里洋溢出一種蓬勃自新、向上生長的力量。

初心并非虛無縹緲,而是具體實在的,既體現在面對人生十字路口時“是左是右”的選擇上,也體現在面對群眾需要時“向前向后”的抉擇上。不忘初心、堅守初心,才會有敢戰能勝的意志力,才會有實干擔當的鐵肩膀。在新中國70年的建設、改革、發展史中,還有許許多多像陳立群這樣初心不渝的實干者、擔當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付出、默默堅守,用實干擔當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篇章,為新時代作出了最美的注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言傳身教,往往會成為學生“拔節孕穗期”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在陳立群看來,“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長,其次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因此,他格外重視“心靈喚醒”“精神教育”的力量,矢志培養師生高遠的志向、高昂的志氣、高雅的志趣,讓其成為引領、陪伴一生的精神武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陳立群綻放在扶貧支教路上的愛,換來的是滿滿的收獲。2019年,全校885名學生參加高考,有561人考取了本科。學生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親愛的陳爸爸:您好!請允許我們能這么叫您”“陳校長,你在我們貴州可要多干幾年啊,多到我們那兒教教我們”。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為人師者,當以陳立群等優秀教師為榜樣,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孟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