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

發布時間:2019-09-19 09:08:3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一個政黨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先進政治文化的支撐。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其中就培育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提出具體要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也明確提出要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要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黨中央多次就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作出安排部署,充分說明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標志著我們黨對管黨治黨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深化。

準確把握內涵。黨內政治文化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過重要闡述,“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這些內涵相融相通、有機結合,既影響著全黨同志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又從根本上影響著黨內政治生態,構成了我們黨獨特的精神標識。政治性是其第一位屬性,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始終把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定力作為根本要求,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政治實踐的文化考量與價值導向。馬克思主義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旗幟,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成果教育和武裝全黨,才能確保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堅定的人民性要求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向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奮斗目標而努力前行。務實的開放性告訴我們,黨獨特的文化優勢源于始終以開放的姿態,積極吸收、借鑒、揚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民族、政黨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現在如此,今后也應取其精華、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突出政治站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同志的政治意識明顯增強、政治覺悟持續提高,這與黨內政治文化的引領有很大關系。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一些黨員干部不同程度存在著不講政治、不敢講政治的問題。有的落實中央和上級決策不堅決、不到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雷聲大、雨點小”;有的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甚至妄議中央、非議黨的領導;有的面對大是大非不敢亮劍,面對歪風邪氣不敢斗爭,面對重大原則問題態度含糊、回避退讓等。諸如此類問題說明,強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緊緊圍繞政治建設這個中心,將政治立場、政治紀律、政治要求貫穿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著力提高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政治意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這既是加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緊要任務。

強化黨內監督。98年來,黨內政治文化之所以能夠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之所以能夠成為共產黨人共有的精神家園,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先進文化,除了中國共產黨具有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外,就是黨一貫高度重視黨內監督,不斷釋放黨內監督的制度優勢。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加強新形勢下的黨內監督作出頂層設計,為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提供了基本遵循。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黨內決不允許有任何不接受監督的特殊組織和特殊黨員,更不允許有不受約束的文化。要強化對黨內政治文化的監督,加強對黨員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監督,旗幟鮮明地與各種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等官場“亞文化”,與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等有害政治文化作斗爭,堅決鏟除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存在的土壤,不斷增強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自信和自覺,以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促進黨內政治生活健康發展。

抓實思想教育。無論是在山高路險、風雨飄搖的革命時期,還是在激情燃燒、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抑或是在乘風破浪、砥礪前行的改革時期,正是持之以恒地抓實思想教育這個根本,堅持不懈地加強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讓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黨員干部的內心,我們黨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當前,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必須用好思想教育這個黨的“傳家寶”,突出抓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認真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加強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教育,真正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真信篤行,以融進血脈、鑄入靈魂的思想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爭做黨內先進文化的積極弘揚者和自覺踐行者。同時,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牢記宗旨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增強在誘惑干擾面前的政治定力,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立起黨員好樣子,樹起黨員好形象。(李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