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沈陽工學院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突遇大雨,在校長講話環節,該校校長臨時決定“不按照事先準備的講稿去講了”,只用四句話就把意思表達清楚,臺下師生報以熱烈掌聲。對此有人評價:“開會講短話,參會者愛聽,說明發言者有三個優點:一是情況明,二是思路清,三是總結精?!笨芍侠戆盐罩v話的長短節奏,是領導干部的一項基本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言之有度、長短得宜,才能吸引聽眾聽下去、聽進去,起到良好效果。
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講話言之無物卻繁瑣冗長,分析其原因:一是把聽眾當“小學生”,生怕別人理解不了,掰開揉碎反復解釋,結果讓參會者產生聽覺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進而心生厭煩;二是認為開會時長篇大論是重視,結果話越說越多,會越開越長,讓參會聽報告變成一種負擔;三是發散跑題,比如,開會安排部署某項工作,對如何各司其職、分工負責輕描淡寫,卻把重點放在反復說為什么要做這項工作上,結果話講了一籮筐,工作還是沒抓手。
講話是為了表達思想、交流感情,最終是要解決問題的。善于把深奧的道理、復雜的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會讓人耳目一新,進而心領神會、產生共鳴,真正達到指導、動員等效果。列寧提倡講短話,主張講話要擠掉水分,“愈簡短愈好,愈有力愈好”。鄧小平認為“開會、講話都要解決問題”,他主張“開會要開小會,開短會,不開無準備的會。會上講短話,話不離題……不開空話連篇的會,不發離題的議論”。開會發言時,簡潔、務實、高效,議程合理、會風正了,大家也愛聽,豈不更好?
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是否善于講話不僅體現了個人的能力水平和作風,也與開展工作的成效密切相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平時要常接地氣,多與群眾溝通交流,掌握群眾所需所盼所想,講話時才能有真情實意,不繞彎子、不打官腔,把話說到群眾的心坎上。要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講話水平,抓得住主要矛盾,把話說到點子上,讓聽者覺得“就是這么回事”。要善用得當、得體的大白話,不故作高深,不生搬硬套生僻詞語。更為關鍵的是,說了就要管用。說自己信的,做自己說的,讓人知道說出來的話是能夠落到實處并經得起檢驗的,用言行一致的好話風、好作風贏得大家的認可。
講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講話邏輯清晰、觀點準確,言之有物亦有度,讓聽眾愛聽想聽,是大本事、大智慧。(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