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廣大網友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踴躍留言,分享新時代的新生活。
富裕便捷的新生活
網友“沙灣里的風”:新時代的我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與快捷。手機一點,新疆的葡萄,云南的石榴,廣東的服裝,浙江的小商品……全國各地吃的穿的用的,隨手可以搞定;出行,打個滴滴;想吃外賣,快遞送上門;旅游訂票訂酒店,醫院預約看個病,這一切都可以在家輕松搞定!“天哪!我在國外只呆了3年,回來卻感覺錯過了30年!祖國變化太大了,我這次回北京,感覺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睛不夠用,腦子也跟不上啊。好多地方還要別人科普呢!”表妹在電話里的一番感慨,讓我深有同感,祖國的飛速發展乘上了高科技的翅膀。
江蘇省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村民在村淘服務站進行網上購物。(網友劉寶國供圖)
網友“君陌的鵝”:我眼中的新時代是日常生活里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好,是支付方式的改變,掃碼支付、網上支付成為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是出行方式的改變,高鐵、飛機成為更主要的出行選擇;是記錄方式的改變,手機拍攝、單反相機成為記錄多彩生活的主要載體。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前行,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在所有中華兒女的努力奮斗下,新時代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網友“銅都德興”:新時代新生活,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距離在縮短,這既有兩地之間的空間距離,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記得小時候去趟省城的舅公家,總是要起早摸黑輾轉顛簸,費時又費力。現在,家鄉的小縣城通了高速公路,也通了高鐵,去趟省城也就是兩個小時的車程,出行便捷,一身輕松。就算是去上海,也能實現一天往返,世界仿佛近在咫尺。通訊方面,一部手機就能視頻通話,親朋好友想見就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夜幕下的北京中關村,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網友吳愷玥供圖)
網友“茶甜書香”: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全國大部分地區沒有通電,晚上我們用的是昏黃的煤油燈照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遙不可及的美麗夢想。70年來,國家建設天翻地覆,中國快步邁入新時代。百姓衣食富足,山珍海味進入尋常百姓家;住房更加寬敞,就連廁所也都變得干凈方便;出行更加便捷,觀光旅游成為人們最喜歡的休閑方式。
網友“llccyy”:“今天你‘掃’了嗎?”“掃一掃”實現移動支付、智能翻譯、查詢比價、查詢單號、街景定位……可以說現在幾乎沒有什么問題是一部智能手機所解決不了的。我們時刻體驗到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發展所帶來的快捷便利。走進新時代,共享新生活!祝福我們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網友“pepsipepsi百事”:“娶兒媳、嫁閨女,不攀比、創新意;喪事簡、不挑剔,可火化、省土地……”“父老鄉親聽分明,剎住人情之歪風。樹立榜樣文明村,按照規定來執行……”在湖南益陽,一段段群眾喜聞樂見的“花鼓戲”唱出了我國社會的文明新風尚。新時代,大家更加重視“家風”“民風”“鄉風”,人們精神振奮,越來越有幸福感!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三河口村村民用“花鼓戲”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網友蔣瑛供圖)
網友“船城清風”:以前,很多人不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總想著讓孩子在家里干活,減輕家庭負擔,于是,陷入越窮越不上學,越不上學越窮的怪圈。而現在,國家大力扶持教育,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不僅減免學雜費,農村地區還補助午餐,讓農村娃不再為上不起學而苦惱。在國家的宣傳教育下,家長的思想也改變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浙江省開化縣齊溪鎮豐盈坦村村民展示各種“禮”字體,表達“以禮治村、文化興村”的理念。(網友周建云供圖)
網友“吳星煌1619”:1964年,父母響應國家號召從江西南昌下放到資溪縣株溪林場從事伐木工作。“當時,我們的工作就是砍伐木頭,先是天然林,天然林砍光了,再砍次生林,后來,連人工林都沒得砍了……”回憶起在林場的工作時,80歲高齡的母親總是語調低沉。2013年,我調入林場工作時,全縣5個國有林場都改制了,由過去的砍伐型采育林場變成現在以森林資源保護為主的生態公益型林場。2019年8月,首屆江西森林旅游節在資溪縣開幕,國際森林山地自行車賽、森林攀巖大賽、森林漂流節、“天然氧吧”森林睡眠體驗等眾多森林旅游體驗讓人目不暇接。通過電視直播看到精彩紛呈的活動后,母親激動地說:“以前砍樹時,想都不敢想,綠水青山真的能變成金山銀山。”
網友“柴疏雪淺”:新時代,人們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優化。以往,我所在的小城鎮,天空總是灰蒙蒙的,河水總是渾濁不堪,人們只顧經濟發展不管環境惡化。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愛惜環境,自覺加入環境整治的隊伍中,山變綠了,河水變清了,空氣變干凈了,每天早晨外出晨練的人也多了起來。
網友“jlpslhy”:進入新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質的飛躍,文體生活也豐富多彩。在我的家鄉吉林磐石,廣場舞、大秧歌盛行,青年人跳得熱烈,老年人舞得歡快,就連幾歲的孩童也跳得有模有樣。農村文化廣場覆蓋到村屯,城區悠閑廣場比比皆是,東山公園、建華廣場、老干部樂園……到處是音樂飄蕩,舞姿翩翩,人們載歌載舞,歌唱新時代,贊美新生活!
共建共享的新生活
網友“成子湖畔”:我是典型的農N代,小時候我總是懷著進城的愿望,希望長大后不在農村過苦日子。后來,我通過考大學實現了在城里工作、在城里安家的愿望。如今,父母年事已高,我總想把他們接到城里來享享清福,但他們始終堅持在鄉下生活。他們的理由很充分:我們江蘇實施農房改善,鄉親們在集中區住上了“小洋房”,通上了水、電、氣,高鐵從村前高速飛過,柏油路四通八達,土地出租有收入,老人領上“養老金”,孩子上學不花錢,醫藥費有報銷,貧困家庭有低保,殘障家庭有補助,人人都會“支付寶”……這與城里的生活有什么兩樣?
網友“清廉開化”:新時代對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最大的感覺就是黨和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孩子們學習的環境越來越好。尤其是去年省委省政府實施的“互聯網+義務教育”讓農村的孩子不僅能享受到縣城里教育資源,而且也能享受到桐鄉市的教育資源。鄉村與城市的孩子可以通過互聯網互助互學,共同進步。
孩子們在重慶市大足區的農村學校科技館觀看機器人展覽。(網友瞿波供圖)
網友“湖南道州周林”:“農民不用交稅金、種田還把補貼領!”現在的農村生活富足、環境優美,到處都是繁華景象:耕田不用牛犁、插禾不用卷衣、殺蟲不背噴器,收割不用刀鐮、曬谷不怕雨淋……每個村都有犁田機、插秧機、智能殺蟲機、收割機、烘干機,幾乎所有體力活都由機器替代了。道縣壽雁鎮社下村十一組村民周純賢已經七十歲了,他現在每年種植5畝多稻田,早晚兩季都不用子女回家來幫忙。“除了成本,我種田每畝一季收入差不多1000元,一年下來,就有1萬多元收入。我還種些蔬菜零賣,又能賺個1萬元。加上國家給的補貼和養老金,我跟那些上班退休的人收入差不了多少!”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打造西洋參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促進農民增收。(網友王荷云供圖)
網友“排山倒海”:新時代,國家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城鄉差距;國家不斷補齊民生短板,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珍惜新生活,奮斗新時代
網友“廉潔奉公ing”: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70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承平日久,難免安逸,但我們絕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進入新時代,還會遇到很多坎坷,我們一定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定牢記“唯有為,方有位;要有位,必有為”,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以奮進勃發的姿態,用心用情用力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
網友“文華小李”:我們這一代人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過上了祖輩、父輩想都不敢想的新生活;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祖國正處于“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的新時代;我們這一代人是辛苦的,因為我們必須承前啟后,勇挑重擔,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
網友“簡州清風”:最近,我認真學習了黃繼光、黃大年、張富清、袁隆平等“最美奮斗者”和功勛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最打動我的是他們不論處于哪個時代、身在哪個崗位,始終都有一顆金子般發光的心,都用自己的熱血甚至生命鑄就了一座座精神豐碑。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擼起袖子加油干,在追逐夢想的旅程中同時間賽跑,一棒接著一棒跑,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人生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紀檢監察干部和苗族同胞齊唱《我和我的祖國》。(網友龍林智供圖)
網友“庸城清風”:正如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描述的那樣:“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病,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恨,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憂傷,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暗淡的荒地!”這,就是我們新時代的中國!
網友“llccyy”: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政通人和的新時代、人民安居樂業的新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要加倍珍惜!讓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攜起手來,為中國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繼續不懈努力奮斗!加油!中國!我愛你,中國!(曹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