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多項惠農政策出臺,各種補助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但同時必須—— 看護好群眾的補助金

發布時間:2019-10-11 07:58:0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微信圖片_20191011090502.jpg

圖為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譚壩鄉核查惠農補貼發放情況。(黃予涵  攝)

隨著國家多項惠農扶持政策的出臺,各種低保補助、危房改造補貼、生豬保險財政補貼等補助資金,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然而,這些本應用于為民謀利、保障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和遇到特殊困難時特定需求的補助金,卻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被某些別有用心者盯上。個別黨員干部利用手中權力,鉆制度和監管的空子,騙取、套取補助資金,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損失。

侵占群眾補助金紀法不容

很多違紀違法者之所以冒著被懲處的危險以身試法,其背后離不開利益誘惑。在私心驅使下,一些黨員干部使出各種招數侵占群眾補助金。

重慶市南川區興隆鎮農業服務中心原主任楊仕中,利用負責一事一議項目和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的便利,采取虛列項目方式,將原來計劃修建的山坪塘等工程延期,并私下拍攝已修建完畢的蓄水池及茶山便道等,編造虛假資料,進行虛假修建、驗收,分2次騙取財政補貼資金30余萬元。最終楊仕中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與楊仕中彌補虧損的心理不同,四川省萬源市舊院鎮張家坪村黨支部原書記朱文兵、村委會原主任朱文江則是在任十年來,把國家逐步加大投入的惠農補貼當成“發家致富”門路,將多年前就搬離該村的村民龐某某等4人名下的糧食直補面積劃分到自己名下,將舊院鎮給張家坪村增加的100余畝糧食直補面積劃分到不知情的13戶親朋好友戶頭上,并騙取他們的身份證復印件偷開信用社賬戶,領取糧食直補資金。兩人還將張家坪村新增的生態公益林面積128.2畝劃到自己的名下,領取生態公益林補助資金達數年之久。最終,雙雙被開除黨籍,受到刑事處罰。

生豬保險是對因災、因病死亡生豬予以保險賠償,以提高養殖戶抵御風險能力,是一項強農惠農政策,由各級財政補貼保費。然而,政策實施過程中,有些人打起了歪主意。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畜牧獸醫站原站長秦波在3年時間里,安排生豬養殖戶替他虛假投保,騙取生豬保險財政補貼,個人從中非法獲利近60萬元。隨即,德陽市開展生豬保險財政補貼管理“清險行動”,檢查發現,2016年至2018年,德陽全市共投保生豬700多萬頭,其中虛假投保200多萬頭,騙取各級財政補貼資金6000多萬元。三年來,德陽市共有1729戶養殖戶、41家專合社通過“以少投多”虛增、“無中生有”虛構等方式進行虛假投保,80%的規模以上養殖戶參與其中,虛假投保成了當地養豬行業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該市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查處72人,公安機關立案查處23人。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

“這些問題的存在,除了少數黨員干部黨性不純、私心作怪的原因,主要還是部分干部審核走過場、監管不力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造成的。”江蘇省泗陽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李啟旺一語中的。

為了騙保,把兒子的年齡“改”得比自己還大三歲,卻一路過關,違規領取低保金9年共3.39萬余元。重慶市綦江區三江街道復興村原黨支部書記羅玉良令人咋舌的“作弊”手法在當地引發不少關注。原來,2009年,三江街道轄區為企業下崗工人批量辦理城鎮職工低保,羅玉良偽造兒子羅雅心的申報材料,復印時將羅雅心出生年份“1983”中的“8”用數字“5”粘貼覆蓋,又經二次復印,把兒子出生日期改為1953年,比1956年出生的自己還“大”了三歲。隨后他請托時任三河街社區主任的“好朋友”張正平“開后門”順利辦理。最終,羅玉良被給予留黨察看二年處分,張正平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三江街道負責低保辦理的相關人員因失察均被追責。

“兒子比老子大”,這樣的造假手段并不高明。如此把關不嚴、監管不力讓人瞠目結舌。而這樣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并不是個例。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特區龍家畈村村民厲明生的女婿徐華東,利用其岳父貧困戶身份謊稱養殖肉牛12頭,申報養牛項目騙取補貼。按規定,種植養殖補貼的發放須經過包保干部、扶貧工作隊、村委會、鄉鎮(街道)逐級調查審核才能最終公示。可這個虛報卻順利地通過四級審核。

原來,厲明生家山高路遠,包保干部張某走了近兩小時的山路才到。到了以后,徐華東說12頭牛都放在鄰村余金波家飼養,實地查看又得走很遠。徐華東就近找了幾頭牛讓張某拍照存檔,并信誓旦旦地保證沒問題。第一關順利通過。扶貧工作隊隊員和村委會干部主要是看材料、審檔案。他們也質疑過,但是由于材料齊全,就沒再深究,第二、三道關順利通過。“在終審時對厲明生這一戶也覺得有問題,召集了扶貧工作隊隊員和村委會干部,共同到養殖戶余金波的牛棚實地查看。余金波現場介紹有12頭牛是替徐華東飼養的,其中6頭小牛犢在山坡上散養。”辦事處駐村干部回憶實地檢查的過程,“我們認為余金波的話可信,就沒有去山上認真查驗核實……”最后一關終審就這樣順利通過。最終,四級把關變為四級失職,4名干部分別受到誡勉談話處理和黨紀處分。

更有個別村干部,自己扮演申請人、審批人不同角色騙取國家貧困戶危房改造補助金。黑龍江省樺南縣土龍山鎮洪林子村會計邊宏達,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偽造貧困戶身份,又利用保管村委會公章的便利條件在農戶貧困證明、危房改造申請書等申報材料上加蓋了公章,并模仿村委會主任的筆跡給自己的材料簽了字,“分飾三角”,自編自導自演成功騙取了危房改造補助金。

編造虛假材料、虛構征收面積、冒充他人簽字,不同補助,騙取的手段方式不同,但是假的真不了。分析種種亂象,既有干部黨性不純、紀律意識淡薄、存有僥幸心理等個人因素,更多的是審核把關不嚴、監管不力等原因,讓一次次并不高明,甚至拙劣的“騙術”輕而易舉地瞞過審核,一次次得逞,催生了不法分子欲望,誘發他們私心,最終讓國家的惠農補助政策在執行中變形走樣。

監管卡口須密不透風

補助資金被雁過拔毛,有的數字雖小,但影響了黨的基層組織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損害了黨群關系,侵蝕的是黨的執政根基。近年來,全國各地持續開展專項整治,通過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查騙取套取等違規違紀行為,揪出啃食補助資金的“蛀蟲”,遏制不正之風。

“把好審核關,樹立責任意識,嚴格依規簽字,而不是看材料、坐辦公室簽字。許多騙術一次現場查看,一次群眾走訪,就完全能解決,這就要求我們的監管干部要走出辦公室,勤下一線,讓騙術不攻自破,讓虛假無處藏身。”云南省保山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胡扉說。

湖南省湘西州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以巡察為契機開展政治監督,圍繞群眾密切關注的一條路、一棟房、一口井、一盞燈、一張床“五個一”民生項目開展專項巡察,用“政治體檢”保障扶貧款用于“脫真貧”。

運用信息化和大數據嚴防造假問題。四川省堅持“宜統盡統、一戶一卡、集中直發”,依托社會保障“一張卡”,財政部門將補助資金直接發到卡里,銀行機構“點對點、一項項”清楚提醒,堵塞“一戶多卡”的管理漏洞。運用大數據自動比對,篩查可疑信息,預留紀委監委、審計“再監督”等端口,實時調取補助資金運行狀態,成為各類補助資金的監督“利器”。成都市財政局社保處工作人員說,成都市70項補助資金,從職能部門受理、審批,到財政部門撥付都一目了然,實現對惠民資金發放的全鏈條監督。每一筆資金按時兌付,避免資金滯留,有效防范風險。“一卡通”實現了資金直達,“一卡統”更便于集中監管。

嚴格執行公示制度,讓補助資金在陽光下運行。“要緊盯風險點,打破‘信息壁壘’,破除信息不對稱問題,保障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確保補助資金發放落到實處。同時鼓勵群眾舉報,嚴查騙補背后的不作為、亂作為、瀆職失責等問題。”江蘇省高郵市紀委常委陳軍表示。

打擊騙補是一場硬仗,僅有決心與勇氣還不夠,須久久為功,通過嚴管徹底打破一些人的僥幸心理,破解監管中不擔當、不作為、不履職盡責的心態,通過在建章立制、廉政風險防范等長效機制方面下功夫,鏟除騙補背后的腐敗土壤。(張家龍  何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