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 擔當作為

發布時間:2019-11-05 07:41:0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清朝名臣曾國藩多次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方有成事之可冀。”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干什么事情,光是站在局外討論,注定是沒有用的,必須積極投身到其中,挺起胸膛擔負起該擔的責任,才有可能實現目標、收獲成功。“以茍活為羞,以避事為恥”,在曾國藩看來,躬身入局、擔當作為,是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不二法門,避事而不積極干事,任其職而不盡其責,就是最大的恥辱。

言易行難,處實效功。正如西漢桓寬《鹽鐵論》所說:“言之非難,行之為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任何事情嘴上說說并不困難,而真正做起來就感到困難。所以賢明的人總是注重實干并講求其功效,而不是只講空話就罷了。“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戒除凌空蹈虛之風,就必須靜下心來,躬身入局,擔當作為,決不能拋開實際坐而論道、夸夸其談。歷史上趙括“紙上談兵”、魏晉士人“虛談廢務”,留給我們的教訓何其深刻?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曾國藩在《挺經》中說:“凡發一謀,舉一事,必有風波磨折,必有浮議搖撼……堅忍力爭而后有濟。”革命先驅李大釗也曾感慨:“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前人的諄諄告誡,今日讀來依然發人深省。倘若消極避事避難避責,沒有實干擔當的“鐵肩膀”,始終把自己當成局外人、旁觀者,注定是一事無成的。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崇尚實干、擔當作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鮮明品格,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退休不褪色,扎根大山植樹造林,并無償捐獻給國家的楊善洲……他們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不僅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更創造出了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今天,我們黨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迫切需要黨員干部勇挑重擔、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爭做時代需要的勁草、真金,用擔當作為奮力書寫新時代的新答卷,做好努力奔跑的追夢人。

明人呂坤《呻吟語》中寫道:“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意思是說,說實話、干實事、實心實意,就沒有不被人信服的道理。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牢記初心使命,躬身入局、擔當作為,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擁護。(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