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序民 正其制度

發布時間:2019-11-15 07:13:3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管子·立政》有云:“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資治通鑒》有語,“是以圣王在上,經國序民,正其制度。”這都強調了嚴明的制度在治理國家事務中的重要性。

制度,乃定國安邦之根本。治理國家,開展工作,都離不開嚴明的制度。古往今來,皆是如此。諸葛亮輔助劉備占領川蜀后,面對“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的益州,實行“以法治蜀”之策,明確表示“教令為先,誅罰為后。”即先公布律令,然后依法以定賞罰。通過制定《蜀科》和檢察官吏守則等,用嚴明的法令整飭益州的吏治,打擊了豪強,安撫了民心,為蜀漢政權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明初朱元璋在確立治國的基本政策方面,頒布實施《大明律》等,推行重典治世,官場風氣為之一新,進而穩定了政治局勢、奠定了執政根基,成就了“洪武之治”。

我們黨自誕生以來,始終高度重視制度建設。1932年9月6日,中央蘇區機關報《紅色中華》頒布了《中央工農檢察部控告局的組織綱要》,比較全面具體地規定了控告局的工作內容、性質、目標任務和職責范圍等,確定了中央蘇區的檢舉控告制度。1933年12月,《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訓令簽署發布,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頒布的第一個反腐敗法令,對腐敗分子產生了極大的威懾作用。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為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正如古人所說,“縱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是否能夠嚴格執行制度,把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干出成效,是衡量黨員干部作風、能力、水平的重要標準。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強化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時刻做到令行禁止,不做選擇、不搞變通、不打折扣,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隨意變通、惡意規避等行為,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紀律保障。(胡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