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蘇省灌云縣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干部谷明向縣醫院周明副院長了解監察建議書落實情況,對建議事項逐一對賬銷號,充分發揮監察建議書監督作用,保障監察建議書的權威性和實效性。秦禮霞 攝
“截至2019年7月,全縣摸底上報虛報退耕還林(草)面積共2283畝,歷年已查處1290畝,收回違規資金33.7萬余元,剩下將近1000畝要督促相關主管部門抓緊整改,舉一反三、防微杜漸……”針對歷年虛報退耕還林(草)面積的問題,甘肅省隴西縣紀委監委向該縣自然資源局下發了一份監察建議書,要求其明確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推動問題整改到位。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結合日常監督、信訪舉報、巡視巡察反饋和審查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深入分析案發的原因和特點,找準廉政風險點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制發監察建議書,督促有關單位加強廉政教育、嚴格日常管理、堵塞制度漏洞、健全整改長效機制,彰顯綜合監督效果。
直面問題找“病灶”
“部分養殖項目監管不到位、不嚴格,存在資金損失風險和項目無法持續產生效益及資產閑置問題……”
2019年6月,云南省普洱市紀委監委結合在脫貧攻堅檢查中發現孟連縣肉牛養殖、生豬養殖產業發展等項目中存在的資金風險問題,向該縣政府下發監察建議書,提出整改意見,明確要求該縣立即進行整改。
“市監委發出的監察建議書直指項目實施漏洞、直指相關部門監督問題,我們誠懇接受并按規定時限落實整改。”該縣政府分管領導表示,接到監察建議書后,該縣及時在全縣開展產業扶貧項目風險和問題自查自糾工作,舉一反三,認真分析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加快建立健全產業扶貧項目監管長效機制,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追責,及時消除產業扶貧項目建設和管理風險。
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進行處置和預防,是嚴格日常監督的重要方法。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貫徹落實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要求,在對監察對象進行監督、調查、處置的同時,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正歪樹”“治病樹”“拔爛樹”,主動發現監察對象所在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
2019年9月,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紀委監委收到一份信訪舉報件,反映該縣人民醫院總務科徐某伙同他人私自出售縣醫院廢舊物資,經調查信訪問題并不存在,但在調查核實中,發現該院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存在明顯的制度漏洞,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縣紀委監委向該院下發監察建議書,要求該院落實固定資產管理主體責任、健全體制機制,并主動開展回訪督查,以此確保監察建議落地生效。
隨后,該縣人民醫院對全院固定資產進行自我梳理,并專題研究制定固定資產管理系列規定,對全院醫療器械、電氣設備、辦公用品等13463件固定資產全部登記在冊,實施動態管理,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監察建議工作是監察機關充分履行職責的重要體現,對監督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向有關單位提出監察建議,已成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能的有效手段。
在談到為政府挽回經濟損失436萬余元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監察建議書時,北京市西城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制發監察建議書,起到了雙重作用。一方面,督促違約方繼續履行施工合同,追究了工程施工、監理等單位的違約責任。另一方面,紀檢監察建議也在政府有關部門黨員干部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及時督促政府部門履職盡責的“利器”,避免了因失職造成嚴重后果。
2018年底,北京市西城區紀委監委駐區城管委紀檢監察組在監督中發現,推進架空線入地工作,負責第一批工程的4家施工單位和第二批工程的1家設計單位,沒有按照合同要求,按時保質推進相關工作,給政府形象造成一定影響。針對5家單位違約造成工作延緩的情況,西城區紀委監委駐區城管委紀檢監察組向區城市管理委員會制發了監察建議書,要求其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格按照合同約定追究違約方責任,確保依法監理、依法履約、規范施工,并明確提出了辦理時限要求。
突出重點開“處方”
如何用好監察建議書,實現監察全覆蓋,真正讓監察觸角抵達“最后一公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解決具體問題基礎上,通過個體問題發現共性問題,針對共性問題,幫助找準風險點,真正讓監察建議書既“醫其受病之處”,又“塞其起弊之原”,推動標本兼治。
2019年7月,云南省紀委監委對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和省國資委同時下發監察建議書。在對云南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審查調查后,進一步深挖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發現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黨的組織建設嚴重滯后,領導班子長期得不到配置,為劉崗在沒有約束、沒有監督的情況下恣意妄為、任性投資提供了便利,此外公司還存在制度建設缺失、監督管理缺位等問題。
為進一步追本溯源,堵塞漏洞,云南省紀委監委對該公司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堅持“一案雙查”、嚴肅追責問責,推進監督管理制度化、常態化等6條監察建議。在此基礎上,向對該公司負有監管責任的省國資委同時提出監察建議,從完善健全監督機制、開展追責問責、強化監管責任等方面提出4條監察建議,要求省國資委認真查擺,及時整改。
“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分析案發的原因和特點,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做到既指‘癥結’,又開‘藥方’,讓監督對象所在單位切實明白問題根源,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云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要與公安、社保、醫療等部門協作,及時掌握民政補助對象變化情況;要加強對民政補助資金發放工作的復查,杜絕不符合條件對象仍然長期享受民政補助資金的情況發生……”
9月24日,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紀委監委針對監督發現的已去世高齡老人仍然領取民政補助資金問題進行調查核實時發現,區民政局在對鄉鎮、村居民政工作的日常監督管理中存在漏洞,導致眾多補助對象死亡后仍享受民政補助資金。區監委隨即下發監察建議書,要求該局立即整改。
“監察建議直擊病灶,針對性強,有利于我們整改落實。”該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俞揚祖告訴記者,接到監察建議后,該局先后下發《整改通知》《限期追繳通知書》《工作建議函》,累計追繳錯發的民政補助資金78萬余元,并建成智慧殯葬管理系統,所有信息實時、自動比對,準確率100%,有力堵塞了制度漏洞。
“靶向治療”提質效
推動解決問題、改進工作、完善制度,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發出監察建議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踐證明,堅持靶向治療,用好用活監察建議書這一除弊利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翻開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報送的《開展各類統計報表清理整改工作的報告》,“廢止”“納入系統,廢止”“臨時性報表,廢止”的字眼不斷出現——總共55份表格中共有26份被廢止,占所有報表的近一半。
清理如此之多的報表,與甘肅省紀委監委的一份監察建議書有關。
2018年9月初,甘肅省紀委監委第十審查調查室在初核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的過程中,發現省扶貧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要求基層填報數據表格多、內容重復、部分數據統計口徑復雜繁瑣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該審查調查室組織人員深入基層進行了調研核查。
隨著調研核查的深入,扶貧報表中表格繁雜、處處簽字、過度留痕、重復填報、數據共享率低等問題凸顯出來。
針對發現的問題,甘肅省紀委監委向省扶貧辦發出監察建議書,建議省扶貧辦通過提高數據共享能力,解決數據重復填報、多頭填報、內容重復交叉的問題,盡可能減少基層上報數據工作,切實減輕基層工作負擔。
甘肅省扶貧辦收到監察建議書后,立即發出通知,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對2014年以來轉發和制發的報表進行了全面排查,共清理出各類表冊55份,在征求意見和研判的基礎上,廢止各類報表26份。同時,甘肅省扶貧辦對剩余的報表進行了簡化,并制定了數據采集的七個工作原則,從數據整合共享利用、系統生成、報送方式、采集先行先試等方面對數據采集工作進行規范。
在浙江省海寧市,該市國土資源局硤石中心所對設施農用地申請備案審批環節進行了“流程再造”。推動這次“流程再造”的是硤石街道監察辦的一份監察建議書。原來,2018年12月該街道監察辦接到投訴舉報,用地人姚某在設施農用地申請備案中,其提供申請資料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經調查核實為虛假合同。為此,街道監察辦向該單位提出監察建議,并要求責任單位在1個月內反饋建議辦理情況,以此確保監察建議件件落地。
與浙江類似,全國各地都在探索用好用活監察建議書,豐富監督手段,提升監督質效。遼寧省丹東市紀委監委針對出現的涉黑涉惡案件,向縣區黨委下達7份監察建議書,深入查找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對發生的涉黑涉惡犯罪案件分析成因、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長效機制。
7份建議書發出后,丹東市共查擺問題48個,制定整改措施95條,完善制度36項,開展廉政談話256人次,開展警示教育46場,共3900余名黨員干部接受教育,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問題46人次。
“我們通過監察建議書這個小切口,推動標本兼治,追本溯源,查找制度漏洞,扎緊制度籠子。”丹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楊宇新表示,要從源頭上鏟除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充分發揮紀委監委的政治機關優勢,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楊海龍 陳啟西 葉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