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合格的答卷 ——鹽津縣主題教育問題整改側記

發布時間:2019-12-24 11:08:12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今年,鹽津縣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抓實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強化責任擔當,以民主生活會為問題整改切入點和突破口,結合收集到的縣委常委班子39條意見建議和常委班子成員112條意見建議查擺出的班子問題16個、班子成員個人存在問題224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剖析根源,研究制定了縣委班子整改措施16條和班子成員整改措施140條,將任務分解細化,建立工作臺賬,實行銷號管理,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主題教育問題整改答卷。

以釘釘子精神促作風轉變

針對調查研究走馬觀花,不深入、不細致、聯系實際不緊密等問題,大興調研之風,全縣領導干部圍繞主題教育和基層黨組織軟渙散、產業發展、掃黑除惡等當前重點工作,深入開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大調研,縣委書記帶頭,縣處級領導深入掛鉤聯系村,通過實地走訪、聽取匯報、面對面聽取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摸實情、查癥結、理思路、找對策,形成調研報告429份,為產業發展、基層黨組織軟渙散整頓、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實現了軟弱渙散黨組織全整頓、全提升;重塑布局了1000萬羽烏骨雞、100萬畝竹筍、10萬頭肉牛“三個十億元”富民產業,以及氯堿化工、工業硅、煤礦“一個百億元兩個十億元”工業富縣產業。

針對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文山會海”問題。該縣加大落實力度,結合基層減負年要求,對照“精文減會”的目標,完善和落實文件、會議、督查檢查考核計劃報備等“十項制度”,進一步規范精簡各級各類會議,著力精簡文件數量,提高文稿質量以及清理不適用的基層牌匾、政務APP、微信工作群、政策性文件,切實做到讓基層有感,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截至目前,財政、發改等13個部門共清理政策性文件157份,修改6份、廢止14份、失效52份。

在脫貧摘帽中下足“繡花功夫”

面對2018年未能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干部出現攻堅動力不足,攻堅激情消退的厭戰懈怠情緒,出現了農村危房改造、拆舊拆危、飲水安全等各項清零目標任務進展緩慢等問題。該縣結合實際啟動了百日攻堅大會戰,實踐了干部“一竿子插到底”、問題“一簍子帶出來”、工作“一攬子向前推”“三個一”工作法,通過36名處級干部、86名部門一把手以及2834名干部全部住村抵戶,沉到一線,以易地搬遷、拆危除舊、飲水工程、控輟保學等為工作重點,以用心用情用力、做深做實做細群眾工作為突破口,以真心換民心、以耐心換舒心、以細心換放心,切實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截至目前,排查出的4983戶不安全住房、6926戶瓦屋面已完成改造、百日攻堅戰大會戰以來累計拆除危舊房7406戶;全縣鋪設、更換管道561.7千米,新建、維修水池水窖109個,組建用水管理小組2006個,落實管水員3733人,安裝水表49877塊。

網格化管理助推基層治理水平提升

針對農村基層自治水平低、矛盾糾紛處理難、勞動力底數不清、人口管理被動等問題。該縣以農村“五清”工作為抓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處理、建立健全常住人口管理、勞動力社長報備、水資源和水利設施運營管理、大病人員跟蹤管理、控輟保學聯控聯保等機制,構建了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體系。為摸清群眾務工情況防止錯評漏評、化解矛盾糾紛、助力掃黑除惡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經過報備統計,全縣農村勞動力198398人,已轉移就業153608人,就業率為77.42%。其中,全縣建檔立卡勞動力60133人,已轉移就業50070人,就業率為83.27%。

解決“機關病”  提振干部精氣神

為解決機關干部在當前脫貧攻堅中存在干部靜不下心、沉不下去動不起來的形式主義,該縣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壓實掛包幫責任沖刺脫貧攻堅的通知》,要求幫扶干部到村入戶,到掛包農戶家中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指導操家理物、打掃衛生,提升人居環境,配合駐村干部開展政策,提升群眾滿意度;同時在全縣各鄉鎮、各單位開展“鹽津怎么看  鹽津怎么辦”大討論,暢談了自己對“使命、責任、擔當”的理解和感悟,統一了思想,提升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針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盲目樂觀、被動應付,組織觀念、紀律意識淡薄,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簡單粗暴等問題,該縣以監督考核倒逼政策、責任、工作“三落實”。縣紀委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中,發現并查處問題線索5件,紀律處分6人,問責3人;在嚴查扶貧領域“蠅貪”和“微腐敗”中,清理財政供養人員家庭違規享受農危改13戶,清退資金26.23萬元,問責處理10人,提醒談話4人,曝光14人。今年以來,受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65件,辦結44件,處理44人。(羅斌  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