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0月,西盟縣紀委監委聚焦主責主業,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共處置56人次,“四種形態”占比分別為54%、25%、8%、13%。
充分運用好第一種形態,“治未病”。縣紀委監委充分運用好第一種形態,抓早抓小,在抓“早”上下功夫,通過談話提醒、誡勉談話等方式,對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糾治,該提醒的提醒,該批評的批評,讓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汗汗成為常態。在抓“小”上下功夫,做到防微杜漸,及時發現苗頭問題“拉警報”,碰到紀律紅線“踩剎車”。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把握重點,把問題談到“點”上,戳到“痛”處。
把握好第二、第三種形態,“正歪樹”“治病樹”。保持正風反腐高壓態勢,把第二種、第三種形態把握好位,在“正歪樹”“治病樹”上積極作為。對存在一般違紀、職務違法問題的,及時給予黨紀、政務輕處分或組織處理等手段,立足于“救”,著力于“治”,著眼于“防”,輔之以“懲”,及時糾偏,以發揮懲戒功能,防止小錯變大錯。
不放松第四種形態,“拔爛樹”。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突出抓好“關鍵少數”,與“打虎”“拍蠅”“獵狐”相結合,對嚴重違反黨的紀律涉嫌職務違法犯罪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綜合運用12種措施措施,依紀依法作出黨紀政務處分,并追究相應刑事責任。
“西盟縣紀委監委將繼續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持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把反腐敗斗爭推向縱深,確保反腐敗斗爭力度不減、節奏不變。”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許穎 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