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小碗紅糖需經過5眼“牛尾灶”熬制、舀糖、攪糖、裝碗、脫模等多個復雜的工序才能制成。其中紅糖的熬制是獨門絕技,火候的拿捏多一分味道焦苦、少一分無法成型,現已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純手工制作的紅糖,原生態、無添加,是“昭通七寶”之一,被譽為“東方巧克力”。
種甘蔗:峽谷種出美味,好糖源自寶地。
小碗紅糖選取當地獨有的峽谷沙地種植甘蔗,金沙江畔美景天成,亞熱帶的氣候保證了甘蔗含糖量極高,從選材上保證了紅糖的品質。
甘蔗林:碧云天翠綠地,一年一季終長成。
藍天白云峽谷間,一年只生長一季的甘蔗林給寒冷的冬季增添了顏色,那成片翠綠的甘蔗是天地的“寵兒”,回報從春耕到冬收辛勤培育它的蔗農們。
砍甘蔗:親朋好友齊幫忙,收割甘蔗人氣旺。
每到收割甘蔗的季節,蔗農們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在甘蔗地里忙碌,見證一年的豐收,大家一邊收割一邊“拉家常”,樂此不疲。
運甘蔗:大車裝運蔗滿廂,蔗農心里暖洋洋。
裝甘蔗也是手藝活,要一捆一捆交錯疊放,成百上千捆甘蔗形成一個整體,確保運輸途中安全,蔗農們看著滿載的甘蔗,心里對美好生活充分了希望。
榨甘蔗:榨蔗成汁第一步,取其精華留殘渣。
工人們將成捆的甘蔗解開,按量陸續放進榨糖機,完成取糖第一步——榨汁,并清理留下的甘蔗渣。
舀糖:熬汁程序道道難,一除一煉精工活。
榨好的甘蔗汁經過沉淀后通過管道接入到高溫大鍋,一般好糖都得經過“糖師傅”不斷提煉,經過五口大鍋除渣取精,最后留下甘蔗的精華。
攪糖:攪拌糖汁學問多,不漲不落終成糖。
高溫熬出的紅糖汁精華裝入特制器皿,由攪拌師傅按時不停攪拌,攪拌時糖汁“會漲會跌”,直到攪拌“不漲不落”才完成工序。
裝糖:精華入碗滿屋香,古法成糖技藝高。
古法攪拌定形的糖汁,由“糖師傅”循序舀出裝入擺好的小碗迅速成形,滿屋陣陣糖香讓人“提神”,糖的好壞全靠“糖師傅”手上的技藝。
取糖:一按一拉紅糖起,顆顆色澤亮晶晶。
取糖時按住已經成型的紅糖小碗,用均勻力度拉起事先放置在紅糖小碗底部的起糖線,一按一拉將成型的紅糖出碗,顆顆色澤光亮,展示出它獨特的魅力。
展糖:新糖出碗撲鼻香,顆顆味美待君嘗。
剛出碗的紅糖散發出濃濃的糖香,仿佛這方世界里它才是“主角”,顆顆紅糖的“甜心味”正等待甜食主義者前來品嘗。
裝箱打包進展區,紅糖分類上貨框。
成品的紅糖由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打包分類,種類繁多的紅糖堆滿柜臺,準備發往全國各地下單的糖客。
(巧家縣紀委監委 王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