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一個敢在刀尖上跳舞,火海中沐浴的民族。在龍陵,傈僳族多年的傳承和發展中,民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積淀。
峰巒層疊,青山滴翠。走進平達鄉石洞河傈僳族易地扶貧搬遷點,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青瓦黃墻、干凈整潔的新居,以及一條條橫豎有序的水泥路面。(王佳鳳 攝)
傈僳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關于他們,有著“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的說法。歡快的三弦彈唱從整潔的傈僳族民居里飄蕩出來。(徐靜 攝)
傈僳族薩片麻姑的市級傳承人余宗富與老伴表演三弦和薩片麻姑演奏。過去,當地人特別是女性文化娛樂活動并不豐富,她們就用彈麻姑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村頭庭院,常能看到三三兩兩彈撥麻姑的婦女。(王佳鳳 攝)
傈僳族服飾文化歷史悠久,它延續了當地傈僳族傳統純正的手工制作技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原生態民族文化符號,記錄著傈僳族的歷史、故事和傳說,是傈僳文化的歷史標志。(王佳鳳 攝)
傈僳族服飾以大紅、大黑、大綠和深藍為主基調,色彩艷麗,搭配自然和諧又對比強烈,整套服飾絢麗多姿,女子身著傈僳族服飾,如山野彩蝶翩翩起舞,給人驚嘆。(王佳鳳 攝)
近年來,平達鄉黃連河傈僳族服飾已經在市場上逐步走紅,央視CCTV-7鄉土欄目《老藝新生》攝制組也慕名而來拍攝節目。(王佳鳳 攝)
上海華東師大到平達黃連河調研,村講解員在黃連河傈僳族文化展室為參觀人員進行解說。(王佳鳳 攝)
“闊時節”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族群眾和外來游客歡聚一堂。(郭曉嫻 攝)
“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表現,傈僳族人民的一張文化名片,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郭曉嫻 攝)
闊時節活動的第二天,精彩繼續,民族民間體育競賽開始上演。場上運動員個個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鉚足了勁為自己的隊伍在即將開始的比賽中爭取更多的分數。(郭曉嫻 攝)
(龍陵縣紀委監委 邱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