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接待了一名情緒激動的來訪群眾,他投訴舉報街道所屬社區的一名“兩保”工作專干。投訴群眾反映他到社區買了居民醫療保險,交了費,但生病后去報銷,醫保中心說他沒有進系統,報銷不了。聽完這名群眾反映的情況,我和我們工作人員先安撫了他的情緒,詳細記錄了他的個人情況,留下聯系方式,待他說完自己的訴求后,送他離開了辦事處。
涉及轄區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從來都馬虎不得。投訴群眾離開辦事處后,我們即刻趕到涉及該事的社區,調查了解相關情況。到社區后,向“兩保”工作專干小楊了解了有關情況。小楊一向是個老實人。我們才開口問這件事,他早已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他開口就說:“是我的問題,忙著在老舊院壩里勞動,迎接創文檢查,忘了把這名群眾交上來的醫保保費及時入賬入系統,導致出現這個問題。”
聽他簡單介紹情況后,我們又詳細了解了居民醫保辦理的程序以及保費繳納以后如何管理。同時,也讓小楊把保險柜打開給我們看了保費現金情況。小楊接著說:“這名群眾已經來過社區反映這件事,我也跟社區領導承認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誤,這名群眾生病應報銷的費用部分,我也想好了由我自己來承擔。”
他對這整件事的態度端正,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失誤,敢于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作為紀檢工作人員,我還是跟他講了對應的處理。我說:“小楊,你今天的態度很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敢于承擔這件事帶來的后果。但是從我們工作的角度來講,你還是違反了工作規定和工作紀律,街道紀工委還是要進行處理的。”他說:“給我處理我沒有意見。”
之后,街道紀工委也及時與辦事處“兩保”所進行了解,看是否有補救的措施,一方面保證社區這名生病群眾報銷的事宜不受損失,一方面也讓在社區認真做事的社區干部得到人性化的對待。個人承擔群眾醫療報銷費用,雖是對待個人工作失誤后果的積極態度,但是對于社區工作人員,這畢竟不是一筆小數。群眾利益大于天,社區干部也有社區干部的不容易。
萬幸的是,在社區和街道“兩保”所的共同處理下,這名群眾最終報銷申請順利進行,也拿到了醫療費用的可報銷部分。對社區工作專干小楊的處理,街道紀工委在黨工委的領導下,本著既要教育但也要保護的角度,給予了他糾錯誡勉談話的處理。
有關事宜處理妥善后,我們再次去到社區,和專干小楊開展談話。對于態度誠懇的他,我們未過多進行批評和教育,因為他自己已經意識到。批評教育的目的在于讓談話對象認識錯誤,變被動為主動去改變工作方式,促進工作更好的完成。而對于小楊,我們的談話更多的是給他一些建議,如何在基層事無巨細又繁忙復雜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分清工作的主次。
對于他而言,忙于老舊院壩的整治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一刻耽誤不得。而在這些經常會遇到的“兩難”之中如何選擇,標準也許每個人都會不同,但是“群眾利益第一”應該成為基層很多工作的出發點。而如何平衡工作,統籌安排好工作時間也是年輕的他需要學習,需要不斷積累的地方。談話中,他再次進行了自我批評,也表示在這一次的事件中學會了很多東西,會深刻吸取經驗教訓。
其實,在這一次工作處理的過程中,我也有很多感觸。基層的工作千條萬線,每天直接面對著轄區中一名名具體的群眾,這些群眾有的來辦理保險,有的可能需要社區進行調解,有的可能只是來社區讀個報紙,看個書。我們總是在說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利益大于天。但在落實過程中,又總會有這樣或那樣兩難的問題和困難,很多時候,群眾的困難和訴求甚至不是基層能解決的,如何為群眾提供最貼心的服務,如何在兩難中選擇都需要不斷摸索,不斷積累,不斷總結。
群眾利益無小事,這是基層的工作的要求,更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五華區護國街道紀工委 陳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