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的那個夏天,在上海市中心,那條叫做樹德里的小弄堂里,悄然來了一群探索救亡圖存的革命者,他們交流信仰,碰撞思想,一個政黨在此誕生,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2019年的這個夏天,我因去上海參加一期業務培訓班,有幸踏入了這塊心中的圣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追尋共產黨人忠貞不渝的信仰之路。
當我虔誠地步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人物浮雕,刻畫著當年參加一大的13位黨員和2位國際代表的形象。左側的顯示屏上用紅底白字打出“中國共產黨從這里誕生,中國共產黨人從這里出征,中國共產黨歷史從這里開始”三行醒目大字。
繞過浮雕,拾階而上,一件件飽經滄桑的珍貴實物,一張張定格歷史的資料照片、一個個再現歷史的模擬場景……讓我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走進風云激蕩的紅色記憶,用心去探索精神密碼,汲取前進的力量。
甲午海戰中壯烈犧牲的鄧世昌的書章、激烈海戰的圖片、以及戰敗的中國被迫簽訂恥辱的馬關條約的史實……令人觸目驚心。再通過展廳里一幅反映中國近代時事的漫畫《時局圖》,把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情景深刻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通過參觀,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當時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倍感危機下探尋救亡圖存之路的艱辛與挫折。
這是一個偉大的開端。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誕生,并自覺擔負起領導中國人民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從此,中國人民踏上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
一路走來,堅忍不拔的共產黨人始終勇立時代的潮頭,引領社會主義的巨輪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征程中帶領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境遇,不可逆轉地開啟了近代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向現代化、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回望歷史,我看到了共產黨人面對人生沉浮,名利得失,都會寵辱不驚,從容應對,泰然處之;面對物欲橫流,保持內心的寧靜,敢于寂寞、安貧樂道,做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共產黨人沖鋒在前、英勇戰斗,拋頭顱、灑熱血;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一線,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小家、顧大家;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共產黨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爭先創優。
如今,我們黨發展壯大成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執政黨。但一路走來,有的黨員干部忘記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在金錢、美色的誘惑中,在物欲橫流的迷茫中,在貪婪腐化中,迷失了方向,毫無敬畏,目無法紀,驕奢淫逸,為非作歹,與群眾漸行漸遠,與黨離心離德,腐化變質。腐敗猶如一個毒瘤,嚴重侵蝕著黨的肌體健康,成為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只有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正風反腐,保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哪有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穿越歷史的煙云,我被波瀾壯闊的歷史折服,被那些身負歷史使命而將小我置身事外的革命先輩深深地打動了。他們把個人命運與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拯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中的歷史重任。我們在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和平幸福、繁榮昌盛的時代的同時,更應飲水思源,心懷感恩,心存信念,懷揣夢想,責無旁貸地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當好歷史的傳承者和創造者。
往事如煙,往事并不如煙。此時此刻,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誰又被紀委約去“喝茶”了、誰又被監察調查了、誰又被查處了……一度有人抱怨,有人疑惑,有人氣急敗壞,有人拍手稱快,似乎“整人”成了紀檢監察機關的“天職”。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就注定了作為紀檢人,“得罪人”是工作的常態。
兩年前,我因工作需要被組織考察選調進入縣紀委工作。起初,有好心的親朋好友千叮嚀萬囑咐:“紀委就是個得罪人的地方,為人處世靈活一點,不要太死板,得罪人多了,說不準就會自塞門路,自討苦吃!”
有的甚至給我支招:“你一個干專業技術活的,到哪里都是‘兩橫一豎’——干,趁早換個單位,離開紀檢系統吧!”
……
勸誡者的話語林林總總,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紀委是個得罪人的地方,你好自為之。”
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進入了紀檢監察系統,成了紀檢人。
的確,初來乍到,我就感受到了紀檢監察工作的這種氛圍。我的一個同學被立案調查,他突然對我噓寒問暖,甚是熱情,想從我這里打探案情,我都以我剛來,不了解情況,我只負責宣傳教育,案子上的事不知情為由搪塞他。一次,兩次,三次……我說:“作為老同學,我還是希望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說:“像你這樣不近人情,早晚會成為孤家寡人。”“友誼的小船”就這樣被打翻了,從此,大路朝西各走一邊。
再后來,我感覺一些昔日好友也在有意無意疏遠我,一個多年的戰友跟我道出了心里話:“這很正常,你在紀委工作,人言可畏,有人認為還是少跟紀委的同志來往好。”
再后來的后來,融入到紀檢監察這個集體,我才發現我所謂的犧牲奉獻,其實微不足道。我所工作的小城,人口不足30萬,彈丸之地,在查辦案件過程中,總有人為了逃脫紀律處分,拿所謂的親情友情、心意好禮套近乎,抬頭不見低頭見,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我的身邊就有這么一群不徇私情,秉公辦案的紀檢人。有個老紀檢人,是個讓腐敗分子都垂頭喪氣的辦案能手,因在查辦案件中得罪了人,家屬被用人單位莫名其妙地辭退了;有個紀檢干部,參與查辦了多起涉及縣級部門主要領導的案件,被人威脅“做人留一線,以后好相見”;我們在查處一起鄉鎮干部腐敗案件中,當事人甚至揚言要同辦案的同志魚死網破……面對誤解、抱怨,甚至是恐嚇、威脅,我們的紀檢人沒有一個退縮,用干凈、忠誠、擔當堅守紀檢人的初心,維護黨紀國法的尊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紀檢監察機關以正風反腐的實際成效不斷累積了廉能量。一個村干部被查處,村民的公益林補償金失而復得,為此整個村莊沸騰了,大家奔走相告傳遞喜訊;一個黨員干部優親厚友,為領取低保金竟然給表妹夫起假名,查處后,群眾拍手稱快;某局兩任局長前腐后繼被查處,引發以案促改,修復系統政治生態,鳳凰涅槃重獲新生……這樣的例子枚不勝舉。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共產黨人更需要審視來路,眺望前程,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切實肩負起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歷史責任。
作為紀檢人,堅守我們的初心,就要有所畏,也要無所畏。
有所畏,就是要敬畏權力,敬畏黨紀國法,敬畏人民群眾。打鐵的人,首先要成為“鐵打的人”,紀檢人長期工作在反腐斗爭第一線,面對的誘惑始終如影隨形,我們手中的權力也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和腐敗分子拉攏腐蝕,我們只有堅守信仰、堅定信念,心存敬畏,令行禁止,守住黨紀國法的底線,嚴禁辦人情案、關系案,清清白白,干干凈凈,才能不辱使命。
無所畏,就是敢于擔當。如果畏首畏尾、不敢監督、不想監督,對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無動于衷,就必然會辜負于黨,失信于民。作為紀檢人,我們要用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敢于監督,勇于負責,守土盡責,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鐵面執紀執法,為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作出應有的貢獻。
新時代就要有新擔當、新氣象、新作為。紀檢人揚帆起航正當時。從嚴治黨全面推進,反腐敗斗爭激戰猶酣,鞏固壓倒性勝利成果還需繼續努力,正風反腐永遠在路上,紀檢監察事業也永遠在正風反腐的路上。
紀檢人,就該本著對民族、對歷史負責,以“不惜得罪千百人,決不辜負十三億”的使命擔當,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紀檢人使命光榮,任重道遠。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走出紀念館,我豁然開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一路有我。(鶴慶縣紀委監委 楊自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