榱椽之佐是儀

發(fā)布時間:2019-04-22 08:07:32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東漢末年分三國,群雄割據(jù),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位潔身自好、為民請命的官吏,能為百姓帶來許多安慰與福祉。東吳就有這么一位官吏,《三國志》作者陳壽贊譽為“榱椽之佐”,他就是東吳廉臣是儀。是儀乃北海營陵(今山東昌樂縣)人,他的姓很特別,史書記載他本姓“氏”,因為孔融說“氏”字是“民”字無上,所以改姓“是”。

是儀為人剛正不阿。有一日在朝堂之上,典校郎呂壹誣告江夏太守刁嘉亂議朝政,散布流言,擾亂人心。孫權(quán)聽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人把刁嘉投入獄中,嚴加審問。孫權(quán)問百官有沒有聽聞,迫于呂壹位高權(quán)重,眾人不敢得罪,紛紛附和呂壹的話。只有是儀正氣凜然地說:“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刁嘉說過誹謗朝政的話,怎么能夠因貪生怕死違心地誣陷他呢?”孫權(quán)知道是儀忠勇正直,相信了他,最終刁嘉也被證明是清白的。

是儀一生清廉自守,一心奉公。他“不治產(chǎn)業(yè)、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服不精細,食不重膳,拯贍貧困,家無儲蓄”。孫權(quán)聽說是儀的清廉后,親自到其家中探訪。正巧是儀家開飯,孫權(quán)看他住著簡陋的房子,屋中家具陳設樸素,家人個個穿著粗布衣裳,端上來的是粗米飯和簡單的蔬菜。孫權(quán)感嘆不已,當即就要賜贈田地、房舍,增加俸祿,都被是儀推辭謝絕。

孫權(quán)晚年多疑,但對是儀的品行始終深信不疑。一日,孫權(quán)出游,看到遠處是儀家的方向正在修建樓宇,隨口問身邊侍從是誰家在建新房,侍從回答說必定是是儀家。孫權(quán)搖頭,是儀節(jié)儉,一定不是他家。后來核實果然不是是儀家。

是儀為官數(shù)十年謹小慎微, 勤勉為民,盡心盡責。對國家百姓有益的事,他總是積極建言獻策,但從不背后論人長短。孫權(quán)因此責備他不分是非曲直,是儀回答說,我只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本職,只求做事安守本分,盡心盡力做好,實在不敢再搬弄是非。呂壹為人陰狠,專門搜集別人的過失,唯獨找不到是儀的任何過失。孫權(quán)感嘆說:“如果人人都像是儀一樣,哪里還用得上什么律法呢?”

是儀長壽,八十一歲去世。臨終前留下遺言,喪事“務從簡約”。他的家人遵從其遺愿,同時還謝絕了朝廷的一切恩賜和饋贈。

榱椽——架屋承瓦的木頭,比喻擔負重任的人。是儀為人清正廉潔,忠誠擔當,一心奉公,他就像一座大廈的榱椽,本身雖不引人注目,卻承受著萬鈞重力,甘于奉獻,始終如一。(金廣通 管紀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