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伯樂的循吏

發布時間:2019-09-11 08:52:07   來源:學習時報

江山代有人才出,然而人才的出現還需要伯樂去賞識、挖掘、推薦,為其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大力舉薦提點

晉武帝時期名將羊祜積極推薦優秀的人才,為實現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唐代詩人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中所提到的“羊公”即羊祜:“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羊祜的功勞不僅在他的軍事武功,還在于他能夠獎掖后進。

羊祜非常注意選拔適合打水戰的將領。他聽聞東吳有童謠說:“不怕岸上獸,就怕水中龍?!毖蜢锞痛伺袛唷按吮厮娪泄Α?,堅定了他選拔水軍將領的決心。經過對比和分析,羊祜發現時任益州刺史王濬適合擔當此重任。王濬有才華,“為人志大”,年輕時就被羊祜所信任:“濬有大才,將欲濟其所欲,必可用也。”在不同軍事崗位歷練后的王濬被任命為右衛將軍。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于是重拜益州刺史”。羊祜需要得力水師干將,大力推薦王濬。

王濬以益州刺史的身份“監益州諸軍事,加龍驤將軍”,“修舟楫”。宋人邵博在《邵氏聞見后錄》中對精通造船技術的王濬有一段描述:“王濬伐吳,在益州作大艦,長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門,其背可以馳馬往來?!痹谕鯙F的指導下,西晉強大的水師隊伍就此建立,為之后克服長江天險,決勝東吳水軍奠定了基礎。王濬亦在之后的平吳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劉禹錫在《西塞山懷古》中對王濬的功勞進行謳歌:“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p>

公元278年4月,身患重病的羊祜,向晉武帝建議趁東吳弊政日益增多之機,一舉拿下東吳,自己身體不佳,愿意幫助朝廷推薦合適的人。羊祜“舉杜預自代”。杜預非常有才華,“預在內七年,損益萬機,不可勝數,朝廷稱美,號曰‘杜武庫’”。當時晉武帝雖有滅掉東吳的想法,只有羊祜等少數朝臣支持,其中也包括杜預,但是遭到反對力量的阻撓,遲遲不能興兵伐吳。對杜預才華的深刻認識和對杜預贊成伐吳的深刻洞察,羊祜將杜預推到了歷史前臺。“及祜卒,拜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杜預有了才華大展的空間和平臺。杜預赴任后,“繕甲兵,耀威武”,在與東吳名將張政的交戰中取得首勝。杜預判斷伐吳時機成熟,向晉武帝上疏建議:“若或有成,則開太平之基。”晉武帝于是“許之”。由杜預指揮,陳兵伐吳,以迅雷之勢拿下東吳,建立了不世功勛。

傾其智慧相授

除了直接推薦人才之外,歷史英豪還積極通過深入對話的方式,為優秀人才傳授政治智慧,并為其延譽。清代名臣林則徐不僅政績卓越,而且還能賞鑒后輩,傳為一時佳話。林則徐賞薦左宗棠的事跡被人傳誦一時。林則徐與左宗棠之間的最早交集在1848年。這一年,擔任云貴總督要職的林則徐已經64歲,當時他走遍大江南北、身經宦海沉浮,對邊疆事務已經非常嫻熟,品人鑒物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這一年,居住在湘陰之地的左宗棠年富力強,時年36歲,當時他博覽群書、瞻思時事、交接英豪,希望自己的才華能夠被賞識。正當林則徐為了應對云貴事務而苦于沒有合適的幕賓幫助打理日常之事時,時任貴州知府的胡林翼向林則徐推薦了左宗棠。胡林翼曾經與左宗棠“風雨連床,徹夜談古今大政”,了解左宗棠的品學之才。隨后,胡林翼又多次與左宗棠交流切磋,對左宗棠作出了“近日楚材第一”的評價。

林則徐對胡林翼力薦左宗棠的行為非常重視,在1849年1月10日,復信胡林翼:“承示貴友孝廉,既有過人才分,又喜經世文章,如其噬肯來游,實所深愿。即望加函敦訂,期于早得回音。其館轂舟資,應如何致送,亦希代為酌定。以執事之聆音識曲,當能相與有成。”然而,左宗棠因家中之事,通過發出“坐此羈累,致乖夙心,西望滇池,孤懷悵結”之音來表達未能與所崇拜的林則徐見面的遺憾之情。

對林則徐的英雄品格和干吏形象非常仰慕的左宗棠因家中之事羈絆,未能赴云南,但是其才名給林則徐留下了印象。1849年9月,林則徐請求朝廷批準他回家養病。被獲準后,由云南回福建路途中,林則徐來到岳麓山下湘江岸邊時,遣人至距湘江十里外的湘陰東鄉柳莊,招呼左宗棠來林則徐所乘之舟見面。在舟中,林則徐與左宗棠徹夜長談,“抗譚今昔”。二人在交談中,涉及家事、國事、軍事、人事、政事,“無所不及”。通過聊天,林則徐對左宗棠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在信任基礎上,林則徐將自己從政經驗全部托出、傾囊相授。談到在新疆期間,看到屯墾事業搞得不太好,林則徐語重心長地對左宗棠說:“西域屯政不修,地利未盡,以致沃饒之區,不能富強”,“言及道光十九年洋務遣戍時,曾于伊拉里克及各城辦理屯務,大興水利,功未告蕆”,“頗以未竟其事大憾”。這些思想對左宗棠后來走上仕途,引進西方先進設備,在新疆進行屯墾,興修水利工程,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石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