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蘇區中央分局書記項英、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等領導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是土地革命戰爭史上的光輝一頁。它在主力紅軍長征后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樹起了一面鮮紅的戰斗旗幟,牽制和消耗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保存了革命火種,發展了武裝力量,鍛造培育了大批骨干。
贛粵邊游擊區之所以能領導和堅持三年游擊戰,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密切聯系群眾,贏得群眾大力支持。當時,為割斷紅軍與群眾的聯系,國民黨喊話“一人通匪,全家同罪”,即便如此,廣大人民群眾將生死置之度外,全力支援和保護紅軍游擊隊。其間,贛粵邊的婦女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游擊區的婦女,特別機智勇敢。1935年夏的一天,江西信豐上樂村婦女朱葉妹在地里干農活時發現國民黨軍進村來了。為通知游擊隊員迅速轉移,她便大聲喊叫:“有人來了!”游擊隊員聞訊,從后門飛奔上山,進入深山密林。
國民黨沒有抓到紅軍游擊隊,十分窩火,想起剛才有人事先報信,便立即將全村老少趕到一個坪子上,挨個逼問是誰叫喊報了信,但始終沒人承認。惱羞成怒的敵人便從人群中拉出一位老婆婆,懸吊在一棵大樹上毒打示眾。
見此情景,朱葉妹不忍老婆婆承受這種折磨,便勇敢地站了出來:“剛才是我喊的,一人做事一人當!”敵人當即把兇惡的目光投向了朱葉妹……就這樣,為了保護游擊隊和百姓,朱葉妹壯烈犧牲。
周籃,小名三娣,是江西大余縣池江鎮彭坑的一位地下交通員。她聰明能干,平日里常提著一只籃子,以上山打豬草為名,給游擊隊送去油、鹽、菜飯等。若是遇上游擊隊開會,她就守在草棚外,邊打豬草邊替游擊隊放哨。因為她當時沒有大名,陳毅為此給她取名周籃,游擊隊員們都親切地稱她周籃嫂。
1936年6月,陳毅腿部傷病復發了,那是1934年在興國老營盤戰斗中負的重傷。由于當時環境惡劣,陳毅的傷口始終無法痊愈,這次,大腿腫得像個冬瓜,疼痛難忍。因為山上草棚簡陋又潮濕,少共贛南省委書記陳丕顯把陳毅安置在山下周籃嫂家里養傷。周籃嫂一家把陳毅安頓在存放糧食和農具的樓上,對他精心照顧。
那時,游擊隊醫療物資匱乏,碘酒、紅汞都難以找到,更談不上使用抗生素了。周籃就用土辦法,從山上、田埂上采集草藥制成藥餅,每天給陳毅熏洗包扎傷口。經過幾次治療,傷口慢慢愈合了。陳毅按捺不住感激之情:“周籃嫂,你沒有用一滴紅汞、一塊紗布,就把我的腿傷治好了,你成了一位高明的醫生啰!”周籃笑著回答:“其實,我也是試著干的。”
有一天,周籃嫂突然發現幾十個國民黨兵快要到家門口了,此時通知陳毅轉移已來不及,情急之下,她便朝門前一頭牛喊了起來:“還不快回去,士兵老爺來了,不走就會一槍打死你!”陳毅在屋內聽到,立刻明白敵人來了,連忙從屋后上山,藏了起來。事后,陳毅豎起大拇指稱贊:“周籃嫂,你真有法子,當得了一個諸葛亮喲!”
游擊區像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還有很多犧牲的婦女群眾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一次,敵人來搜山,來到了項英、陳毅住所外的草棚前,當時陳毅外出,項英來不及躲避,一位婦女便把項英藏在附近的草堆里。敵人抓住這位婦女后,對她嚴刑拷打,要她交出“大頭子”來,她拒不開口,敵人無計可施,便把她抓去坐牢,她一路高喊:“白狗子來了!白狗子來了!”當時外出歸來的陳毅聞聲趕忙繞道而走,項英也化險為夷……
這些婦女群眾舍生忘死,對紅軍游擊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后來,陳毅在《贛南游擊詞》中發自肺腑地寫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何劍芳 戴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