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期間,在中共商南縣委的領導下,大別山地區的紅軍家屬和當地進步婦女組成婦女排。以金剛臺為依托,婦女排的同志們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英勇沖殺,以驚人的毅力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頑強斗爭,贏得“三年紅旗不倒”的贊譽。
婦女排的誕生
1934年,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紅25軍長征后,皖西北中心區——立煌縣(今安徽省金寨縣)境內的革命形勢日趨嚴峻。在這危急關頭,金寨地區革命軍民在各級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行動起來,配合新組建的紅28軍,進行反“清剿”戰斗。中共赤城縣二區蘇維埃主席張澤禮率少量武裝人員和幾十名婦女及紅軍家屬,轉移到大別山脈在河南省的最高峰金剛臺(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境內)堅持斗爭。1935年6月,奉上級指示,紅軍干部邱玉生和張澤禮在金剛臺鐵瓦寺主持成立了中共商南縣委,組成約80多人的商南游擊大隊,以金剛臺為基地,活動于熊家河、槐樹坪、葛藤山、野人沖等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根據當時紅軍傷病員的護理需要,中共商南縣委還將地方黨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紅軍醫院的部分女護士和紅軍家屬約40多人,編成婦女排,中共商南縣委婦女委員、女紅軍史玉清分管婦女排工作,袁翠明任婦女排排長。
金剛臺是大別山主峰之一,連接鄂豫兩省邊區數個鄉鎮,地形復雜,進可攻、退可守。婦女排就憑借這里的險要地勢,同敵人展開斗爭。在那艱苦的歲月里,婦女排只靠野菜、野果充饑,以草根、樹皮度日。她們常年露宿山林,在敵人不斷搜山“圍剿”的嚴峻形勢下,克服缺醫少藥等多重困難,堅持照顧護理紅軍傷病員。
在深山精心照料傷員
金剛臺一帶天然石洞很多,但婦女排和傷病員卻不能住在山洞里。婦女排剛上山時缺乏游擊經驗,有一次,幾十個同志和傷病員全都住在一個叫“水簾洞”的山洞里,搜山的國民黨軍突然來了,幸好這個洞口前有一道“水簾”瀑布,敵人沒有發現婦女排。有了這次驚險的經歷,又鑒于敵人隨時搜山、暗探常年在山上進行偵察活動的現實狀況,此后,婦女排宿營不敢再住山洞。為便于隱蔽和轉移,她們總是分散地睡在山溝里、樹底下、石板上。雨天,有時就將樹梢壓倒拴在樹樁上,人在里面躲雨。寒冬天氣,大家仍身穿單衣、腳穿草鞋,夜晚凍得實在難忍,大家只能背靠背坐在一起取暖。
這個“紅軍山林醫院”沒有固定的場所,為防止敵人搜捕,婦女排隔幾天就得給傷病員換一個住的地方。她們經常背著米袋子、干糧袋子、藥包,抬著或背著傷病員在山上到處游擊轉移,有時把傷病員分散隱蔽在山林里,有時把傷病員安置在亂草叢中。當時條件非常艱苦,藥品稀缺,她們就在山上采長筋草、七葉一枝花等草藥為傷病員治療,用鹽水洗傷口,用被子里的棉花當棉球,破衣服布當紗布。由于敵人派上山的暗探很多,為了防止意外,婦女排會盡可能地將傷員轉移分散在距離很遠的多個地方。白天傷病員分頭隱蔽,到了夜晚,婦女排就到一個個隱蔽點為他們送飯、換藥。傷病員身上換下的紗布,她們會小心地挖深坑埋好,以免被敵人發現。
有一次便衣隊員肖九仇在戰斗中受傷,子彈頭深入他的腳背。在紅軍醫院工作過的婦女排戰士彭玉蘭當起“主治醫生”,她用簪子慢慢地探出子彈頭的位置,然后準確地在傷員的腳背處劃開一個口子,將子彈取了出來。
1936年夏天,便衣隊員小邢在與敵人的戰斗中負傷后失蹤,史玉清帶領婦女排的幾個同志,在發生戰斗的山溝附近尋找了10多天。她們循著便衣隊活動的地方延伸,聽動靜、查痕跡,最終找到了已是奄奄一息的小邢,原來他的腿部負了傷難以行走,爬行了20多天,衣褲都被磨破了,渾身潰爛不堪。史玉清和同志們沒有放棄,硬是把他抬回駐地。婦女排的同志們每隔兩天就小心翼翼地給他擠出傷口的膿血,用涼開水清洗傷口、再涂上豬油、敷上草藥,然后用煮過晾干的棉布包扎好。經過幾個月的精心護理,小邢奇跡般地康復了,臨別時,他流著淚說:“姐妹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歸隊后我要英勇殺敵、革命到底!”
婦女排對傷病員的精心護理,使幾十名在金剛臺養傷的紅軍戰士傷愈歸隊,重新踏上革命征程。在金剛臺養過傷的同志們稱贊婦女排:“既是看護員、又是警衛員,既是擔架員、又是宣傳員。”
英勇機智與敵周旋
從婦女排上金剛臺的第二年春天開始,敵人就不斷地對山上進行突襲式的“清剿”,他們經常出動幾個營的兵力,一個山頭挨著一個山頭地搜。敵人還在婦女排常經過的道路上設暗哨、掛手榴彈等,妄圖將婦女排逼上死路。后來,敵人想出了從山頂上往下滾石頭、在山下放火燒山等毒辣手段來對付婦女排。當時的情況是敵強我弱,縣委要求婦女排保存革命力量。她們平時首要的工作是把傷病員分散地隱蔽好,放哨的同志一發現敵人來了,她們立馬就幾人一組,分散在茫茫林海里,與敵人“捉迷藏”。往往是敵人搜這一座山,她們已經機敏地躲到另一座山,敵人每次興師動眾地上山,到最后總是被婦女排牽得筋疲力盡“望山興嘆”。遇到有利戰機,婦女排還會配合便衣隊與敵人打一仗,有一次她們把兩股搜山的敵人引到一起,使敵人自相殘殺。
還有一次,敵人包圍了婦女排和傷病員們。由于天黑,敵人不清楚山上是否有游擊隊埋伏,所以便死死地守在山溝外面,聽到哪里有動靜,就朝哪里放槍。史玉清對同志們說:“敵人打了這么多槍,沒有傷著我們,說明敵人打槍漫無目的,如果大家匍匐著悄悄向外突圍是可行的。”史玉清當即把婦女排和傷病員按班分成幾個組,指定各班長帶領分散突圍,又向各班長規定了幾個集合地點和暗號。趁著深夜,婦女排開始分組突圍,同志們緊貼地面匍匐前行,終于在天亮前陸續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見無法撲滅金剛臺上的革命火種,惱羞成怒的敵人調集重兵,在金剛臺主峰修建了碉堡,企圖用“駐剿”“搜剿”等手段消滅婦女排。婦女排戰士們日夜不停地轉移,輾轉在金剛臺的深山密林中。
1936年冬,金剛臺地區連續下了15天大雪,大雪封了山,敵人認為這是消滅山上紅軍的大好時機,派出暗探和搜山隊四處搜捕。在外線游擊的縣委非常擔心山上的同志們,多次派人送糧上山但被阻。這時的婦女排已斷糧數日,大家只能用樹皮和雪下的草根來充饑。寒冷和饑餓一起向她們襲來,死亡隨時威脅著她們。后來,有兩位紅軍便衣隊員背著糧食,在深山雪地里與敵人周旋了七天七夜,才甩掉跟蹤。他們找到婦女排駐地時,婦女排的同志們都東倒西歪地躺著,“同志,醒醒,醒醒。”任憑怎樣搖晃和呼喊,她們只是睜著眼睛不能答話。兩位便衣隊員見此情景急哭了,趕忙生起一堆火,煮了一鍋姜水,給每人喂了一碗,婦女排同志們這才漸漸清醒過來。
面對敵人的“清剿”,婦女排的姐妹們曾一起莊嚴宣誓:“在任何情況下,寧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同志。”在殘酷的斗爭中,婦女排先后有10多位同志犧牲。1936年秋天的一個下午,張澤禮的愛人晏玉香和十幾個戰友在金剛臺西貓兒石一帶活動。大家幾天沒有進一粒糧食,筋疲力盡,于是坐下休息。誰知敵人的搜山隊突然出現,晏玉香見敵人大部隊從周圍包抄過來,為了保護戰友們,她沖出叢林,全力朝著另一方向跑去,引開了敵人。最后,晏玉香跑到了一處懸崖邊,為了不當俘虜,她縱身跳下深澗,英勇犧牲。后來,在敵人的一次“搜剿”中,婦女排被沖散了,史玉清、陳宜清等4人在尋找婦女排其他同志的途中,被敵人包圍,她們4人從幾丈高的巖石上滑下深澗。史玉清落到一個亂石叢中,陳宜清等人為了掩護史玉清,主動暴露自己,被敵人抓走。婦女排中唯一的男同志老李和袁翠明排長不顧安危,四處尋找史玉清等人,途中被敵人發現,老李為了掩護袁翠明,用自己的身軀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最后壯烈犧牲……
在3年游擊戰爭的艱苦歲月里,婦女排機智勇敢地同敵人周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難以承受的困難,有力地配合了商南縣委和游擊隊堅守根據地的斗爭。西安事變后,遵照上級指示,張澤禮率商南便衣隊和婦女排精干力量100余人,前往湖北省黃安縣七里坪參加新四軍四支隊,奔赴抗日戰場。(胡遵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