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霸治郡

發(fā)布時間:2019-11-27 08:30:34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漢書》中有專門的“循吏傳”,記載了黃霸、龔遂等循吏的事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黃霸(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的故事。黃霸一生經(jīng)歷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擔任過御史大夫,官至丞相,政聲頗佳,而讓他名揚天下的則是其在潁川任上的治郡之才。

漢宣帝地節(jié)三年(前67年),以賢良高第身份擔任揚州刺史的黃霸,轉(zhuǎn)任為潁川郡太守,俸祿兩千石。到任后,他發(fā)現(xiàn)漢宣帝頒布的施恩于百姓的詔書,地方官吏卻不讓百姓知道,于是他遴選品行優(yōu)秀的屬吏,分散到治下各地宣傳詔書,讓民眾都能知道皇上的旨意。他還讓鄉(xiāng)官(一鄉(xiāng)官吏之總稱)都養(yǎng)上雞和豬,以贍養(yǎng)鰥寡貧窮的人。黃霸又制訂了條規(guī),發(fā)給基層小吏,由他們負責勸說百姓嚴防奸盜,安心于農(nóng)耕蠶桑之業(yè),節(jié)約使用貨物資財,種樹木、養(yǎng)牲畜,去掉浮華奢侈的浪費。

黃霸關(guān)心百姓疾苦,就連平民的家常瑣事,都考慮得周到得體。不論遇見官吏還是民眾,黃霸都要向其了解有資治理的事情。郡中若有鰥寡孤獨者死了沒錢安葬的,由鄉(xiāng)吏上書報知,黃霸都能為他們妥善處理,他說某鄉(xiāng)有棵大樹可做棺槨之材,某亭有頭小豬可以做宰祭之用,鄉(xiāng)吏依令去取,果然都像黃霸所說的那樣。黃霸對一郡之情況了解到這種程度,不知其底細的官民,都稱他是神明。

為更多了解民情,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有一次,黃霸派了一名年長且廉潔的下屬秘密出行訪察。下屬依言出發(fā),不敢在驛亭住宿,餓了就在路邊吃些食物,這時忽然飛來一只烏鴉,叼走了他手里的肉。恰巧有人要去郡衙,看到了這一幕,就對黃霸講了這件事。下屬回來后,黃霸迎上前慰勞他,說:“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飯還被烏鴉搶走了肉。”下屬大驚,以為黃霸對他外出的起居情況都已知曉,對所問的事情絲毫不敢有所隱瞞。

黃霸對于治理之道頗有心得。許縣縣丞年老,聽力有問題,督郵向黃霸建議辭退他,黃霸不同意,說:“許縣縣丞是個清官,雖然年紀大了,尚能勝任接待迎送的工作。要多幫助他,不要讓賢德的人失望。”有人請教他這么做的緣故,黃霸道:“頻繁更換長吏,送舊迎新都要花錢,而且奸猾小吏會乘機銷毀賬冊文書而盜竊財物,公私耗費很多,所有這些費用都得從百姓那里取得,換上的新官又未必賢德,甚至還不如他的前任,只會增加混亂。大凡治理之道, 只要去掉太過分的東西就行了。”

黃霸治理潁川期間,“以外寬內(nèi)明得吏民心”,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郡內(nèi)和睦繁榮,“田者讓畔,道不拾遺”,有的監(jiān)獄八年沒有重罪的囚犯,“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漢宣帝為表彰黃霸的吏治之功,封其為關(guān)內(nèi)侯,幾個月后又提拔他為御史大夫。《漢書》這樣評價:“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崔潔  黃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