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請命的廉吏兄弟

發布時間:2019-12-19 07:39:24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提起清末學者王懿榮,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第一個發現甲骨文的人,而鮮為人知的是,他所在的山東煙臺福山王氏家族,還出過許多為民請命、為國分憂的清官廉吏。清代時,王氏十一世傳人王柔、王檢兩兄弟就是這樣的清官,一個被譽為“白面包公”,一個被譽為“青天父母”。

“白面包公”王柔

王柔于康熙年間被任命為湖南永州同知、乾州同知。當時,乾州之地民風粗野,仇殺之事時有發生。王柔親臨各寨視察情形,立下寨規,派人統一丈量土地,按人口分給百姓,鼓勵他們開墾種植,從此民風改善,百姓安居樂業,于是此地被人們稱為“永綏”。

雍正年間,王柔擔任湖北按察使,面對前任留下的400余件積案,他僅用月余便一一了結清楚。當時有土司反對“改土歸流”,王柔聽聞后,便召集各個土司進行開導,終于使政令被順暢推行。

當時,麻城縣一婦女被丈夫毆打致死,卻被總督判為自殺。王柔見此案疑點頗多,于是開棺重新驗尸,誰知總督卻以“好立新奇,不宜刑名”之由奏劾王柔。王柔無所畏懼,力排眾議,為含冤婦女昭雪,大快人心。有人將此事編為戲曲《一線天傳奇》,贊頌王柔廉潔賢明,并稱王柔為“白面包公”。

王柔后改任浙江海防兵備道等職,無不秉公執法、廉潔為民,又大力清剿匪徒,使百姓得以安居,乾隆皇帝曾贊他“軍功第一”。乾隆二十五年,七十一歲的王柔告老還鄉,五年后逝世。

“青天父母”王檢

王檢是王柔的四弟,乾隆年間,王檢出任通永河道總督,得到朝廷“才優守潔”的好評。王檢擔任長蘆鹽運使司提舉時,被乾隆皇帝召見,乾隆皇帝對他說:“汝操守朕所深知,但身為運使乃轉瘠耶?!币馑际钦f,王檢當了鹽運使卻不像別人那樣身寬體胖,反而日漸消瘦,可見其人十分廉潔。

后來,王檢歷任山西按察使、甘肅布政使、湖北巡撫、湖廣總督、廣東巡撫,官至從一品。在甘肅,他親臨災區,設粥廠賑災,轄區沒有餓死一人;在湖北,他成立水警,清剿水匪,使長江兩岸一時夜不閉戶;在廣東,他整治官場上的奢侈,嚴禁一切宴請,并普查當地祭田陋俗,把多余的土地分給貧民,鄉民無不稱他為“青天父母”。

乾隆三十二年,王檢因日夜操勞,病逝于廣東府任上,他的靈柩返鄉時,當地百姓痛哭相送,以至道路堵塞。

王柔、王檢兩兄弟清廉為官的事跡,被鄉里傳為佳話。他們的言行,無愧于王氏家族的那句族訓——有子能文何必貴,為官致富不如貧。(鄒潔  孫慧銘)